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杨保军:城市工作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

[ 作者:杨保军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1-13 录入:12 ]

城市工作的价值指向到底是什么。过去在人们的观念中就是做大做强,人口越多越好,土地规模越大越好。中心工作就是招商、引资竞赛,园区、新区建设。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建设的中心目标是要让城市和谐宜居,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这就回归到了城市发展的本源。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经济发展不等于城市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前者不能替代后者。这一方向符合历史发展客观规律,也符合人民群众的期望。所以,城市工作要把让城市和谐宜居作为中心理念,把解决好人的问题作为根本的价值取向,就是让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适、更美好。

在和谐宜居的理念指导下,将来的城市工作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我想有五个方面:

一是符合国情。我国的国情有几个特征:一是超大规模体量,我国的人口数量比整个欧洲还多,不能简单套用欧洲和美国的经验;二是显著的地域差异,因此政策不能一刀切;三是特殊的制度环境,我国的体制机制与其他国家是不同的;四是悠久的文明传统,中国拥有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史,城镇化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来完成的;五是压缩的发展进程,我们是追赶式的发展。根据国情,我们的城市发展可以借鉴别人,但更要体现自己的特色。

二是尊重规律,此次会议已有详细阐述。

三是传承文化,中国传统的人居环境有别于西方,体现了很高的智慧,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中国将来要建设的人居环境,如何通古今之变,谋中国人居环境复兴之道,是我们这一代学者的责任。

四是以人为本,此次会议也有明确说明。

五是五大统筹为手段,五大统筹如果做好了,就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关于第一大统筹即全局性,我认为,城市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学科的视角是不一样的,关注重点也不一样,一个学科只能看到城市的一面,而不是完整的城市面相。这就要求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包容。城市研究的全局性非常重要,需要从经济、社会、人文等多角度来考虑。

(作者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光明日报2016年01月13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