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间,“象牙塔中的腐败”频频曝光。记者对2015年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的涉及高校反腐的数据进行梳理发现:2015年平均每周一名高校领导被通报、一本院校被通报校领导比重更大、北京高校被通报人数最多。一时间,“你们学校领导有问题吗?”等话题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1月3日人民网)
在反腐持续跟进的今天,象牙塔的腐败问题如期而至被公开。自反“四风”以来,“贪污受贿”总是一个绕不开的主题,高校腐败亦是如此,甚至出现公众所认为的“潜规则”,是高效运作的惯例,却没有意识到“象牙塔”腐败的严重后果。然而就2015年高校腐败的数据而言,一本院校当之无愧摘得了“高校腐败重灾区”的桂冠。
笔者在为反腐取得骄人成绩感到欣慰之时,也为高校教书育人的出发点多了几分隐忧。试想,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的清静之地,承担着为“中国梦”、“十三五”建设输送不竭人才的职责,而一本院校的学生作为国家重点培养对象,可见其职责颇巨。但细数如今落马的“院长们”,他们在被诱惑湮没之时,也让教书育人的责任与担当在腐败的沉疴中遗失殆尽了。
教育腐败的沉疴源于“院长们”教书育人底线的失守。首先,如今高校已大多实行院长负责制,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缺乏外部权力的制约让“院长们”独揽大权,甚至不乏高校纪委等权利监督部门依赖于高校,使这些权力不自主的由院长所掌控。其次,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开发商的“糖衣炮弹”,而面对利益诱惑,思想的防线便在个人利益与责任担当间出现失衡。最后,高校的“市场化”成为院长解一时之需的“融资”手段,长此以往,便成为了“发财”的门路。
所谓“当官发财应当两道”,院长作为高校建设的“判官”,作为为学生指明方向的“父母官”,更应在教书育人的的职责上多些承担,在教育腐败的沉疴上多些意识忧患,而在诱惑前少些利欲之心。
作者地址:成都市武侯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