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发生的系统性、塌方式腐败中,吏治腐败尤为突出,刷新吏治成为山西重构政治生态的重中之重。(12月29日人民日报)
历年年尾,罗列政绩功绩清单的现象不少,刷新吏治腐败的自省自查自纠现象还是难得一见。山西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面对吏治腐败深入查找问题,严肃正视最突出的任人唯亲、带病提拔等7种问题,深挖用人主体责任不明、用人导向不正、用人标准把握不严等10方面原因,在这年关逼近之际,又再次为选好用好干部之举提了提气,助了助威。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什么样的干部才能算作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五好”标准,赋予好干部以新的时代内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干部队伍的建设。选拔培养党和人民所需要得干部,才是夯实组织建设的基础。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笔者认为,要建设好组织基础,有两大要处。发现有才能者,委以重任,因地施才为之一处;摒除干部提拔弊端,让优秀干部得以施展为之二处。纵观以上两处,“伯乐”着实不易。一要以身为范,努力防止“带病提拔”。对于干部的考核,不仅要着眼于工作成绩,还应全面考察干部的德行、素养、性格、家庭,以社会、群众、上级、下级的广大视角对其进行考量。二是制度先行,明确选人用人权力边界。干部,作为公职人员中的一个权力群体,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才是防止干部踩界,真正解决群众身边急难险重问题,形成为民务实清廉作风的一大关键。合理善用干部手中的权力,才能让“千里马”发挥出应有作用。三是明确奖惩,干部管理常态化。不少干部精神懈怠,不作为,乱作为,不知上进,不问政事,认为进入公职行列,就端上了金饭碗,吃上了香饽饽,面对难题一推再推,面对群众脸色大变。适时规范干部管理准则,实行赏罚分明政策,重视年轻干部群体力量,鼓励干部创新敢为,发挥出对年轻干部的引导作用,彻底打破干部们的“金碗银碗”错误理念。
作者地址:四川省盐亭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