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福建石狮市祥芝镇纪委收到了一封举报信,信中反映祥农村原会计(报账员)蔡连生将100万元村集体资金占为己用。该镇纪委立即组织调查人员对有关问题展开初核。(10月21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随着纪委办案人员的调查深入,蔡连生“侵占”100万集体资金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蔡连生并没有将公款真正据为己有,而是利用管理集体资金的便利,将钱存入了另一个银行账户,目的是帮助其女儿入职该银行。
为自己的孩子找个工作,是每个家庭都不会懈怠的大事,面对银行这么好的职位,相信很多父母也都抵挡不住诱惑,会想方设法、力所能及的帮助其达成愿望。然而,蔡连生作为基层干部,利用手中管理公款的便利,帮助其女儿入职银行的行为,显然不是父母帮助儿女应该有的“力所能及”。
虽然,事后查明其并没有将公款真正占为己有,但挪用公款办私事也涉嫌犯罪。然而,这么大金额的集体资金,被随意挪用,仅凭龚连生一己之力,恐怕也难不到。果然,在调查人员的深入调查下,时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的陈勇,道出了龚连生能够“轻易”挪用公款的原因。原来,龚连生“挪用”公款,是经过村“两委”会议同意的,其能够通过会议的原因,也是大家觉得龚连生女儿找个工作不容易,能帮就帮一把,尤其是想到,咱不贪不占,公款存哪儿都一样,所以就会议决定了。
通过公款存储的方式,为帮助同事的儿女落实工作,虽然没有将公款“据为己有”,但本质上是采取违纪违法的方式解决问题,表面是帮助同事及女儿达到了目的,但不遵法纪、明知故犯,却是走向了违纪违法的深渊,不仅折射出少数党员干部法纪观念的淡薄和权力的任性,更暴露制度不落实监督不到位的问题。
同时,也要看到公款被挪用,“咱不贪不占,公款存哪儿都一样”的理由,其实道出了不少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存在的严重问题。清正廉洁必然是不贪不占,但不贪不占,就真的清正廉洁吗?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除了用公款办私事,公权私用等问题外,“磨道拉车”,出工不出力,“二线变离线”,平平安安占位子,松松垮垮混日子、“只图面子不求里子”,只为“镀镀金”“长长脸”、只微笑不办事,面对群众“踢皮球、打太极”“能推则推,能躲就躲”等等,都是损害群众利益,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这些发生在党员干部身上常见的问题,看似“无私无求”“不贪不占”,实则是典型的尸位素餐,也是一种腐败,其以权谋私,不作为乱作为,败坏风气带来的影响同样严重,不仅损害党员干部形象,更贻误事业发展,为害不浅。
“不贪不占”成为少数党员干部违规违纪的理由,归根结底还是缺乏坚定的信仰、牢固的法纪意识和忠诚廉洁担当的素质。因此,要破解少数党员干部“不贪不占”就不是腐败的乱作为,还是要从扎紧制度的篱笆做起,加强党员干部法纪教育,强化监督管理,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坚决堵住思想漏洞和制度漏洞。对遇事就闪、不拍板的,对不作为、懒作为的,对不担责、不进取,对打擦边球、搞隐形腐败的党员干部要坚决“亮剑”惩治,让党员干部不敢违、不能违、不想违,真正营造起风清气正的谋事创业氛围。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委编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