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残疾老人发展产业致富的精神值得宣扬

[ 作者:冯涛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0-12 录入:吴玲香 ]

读到盐亭县石牛庙乡灯塔村63岁的残疾老人陈家甫,自愿放弃农村低保、发展藤椒致富的新闻甚为感动,也对其周围群众发展产业致富起到带动作用,对这种身残志坚、发展产业致富的精神要进行大力宣扬。

感恩方能激发致富热情。作为在党的阳光雨露下,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身体得到恢复的残疾人陈家甫,在村级发展藤椒产业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感召下,利用自己的承包土地和兄弟外出务工的土地,栽种7亩地的藤椒,在县乡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长势良好,来年部分即将进入产果期,年收入将达到万元以上,以后还会逐年增加。因而找到村支部要求退出低保,把指标留给更需要帮助的人。周围群众看到一个残疾人 能依靠发展产业致富,纷纷加入了发展藤椒产业的行列,促进了藤椒产业的发展壮大。

扶贫要从扶志开始。在脱贫攻坚中,一些贫困群众坐等扶贫干部的帮扶,而自身座在墙边烤太阳或赶集喝茶打麻将。因而在帮扶工作中既要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从制度上立下扶勤不扶懒的规矩;也要运用残疾老人陈家甫等一样身残志坚、发展产业致富的先进典型进行示范引领;更在以基地+农户发展产业的模式中,吸引贫困户的主动参与,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信心不足和技术缺乏的问题。同时通过评选脱贫致富示范户和加大奖补的方式,让个别存在等靠要的贫困群众自觉参与到产业致富中来,从而激发其内生动力,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与当地党委政府同频共振。

脱贫攻坚不容思想懈怠。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摆在扶贫干部面前的时间紧、任务重,既要在落实党的扶贫政策中,解决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也要利用典型示范、思想引领、基地带动等,解决好扶志等特殊问题,从而变“要我富”为“我要富”,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让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都参与到产业致富的主战场上来。同时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对贫困群众的技能培训,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解决其因缺乏技术怕的思想,从而增强他们在发展产业或外出务工中增收的信心,唱响“团结就是力量”的脱贫奔康之歌,才能按期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与全民同步步入小康的目标。

(作者单位:盐亭县审计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