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脱贫攻坚要在“落细落小”上见真功

[ 作者:山夫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9-17 录入:吴玲香 ]

最近,一张贫困户家的“门前照”火了,有些许年代的木质大门紧闭,旁边斑驳的红砖墙上,是几行毛笔字:“各位领导:本人已脱贫,请不要再来打扰了”。(09-14 澎湃新闻)

为何贫困户不欢迎帮扶干部的“打扰”,是因为个别地方把帮扶工作变成了一种形式,未在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上见真功、下真力,因而应结合扶贫领域作风转变年,予以彻底整治,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

扶贫不能念歪了经。脱贫攻坚任务重,时间紧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时下一些单位为了交出漂亮的扶贫考核答卷,派出帮扶干部一遍遍的全覆盖走访,教群众编年度收入,背扶贫干部做了哪些实事,在各种复杂的帮扶表格上签字确认按手印,如何回答考核组的提问等,不仅令被帮扶户反感,而且延误了其发展生产的时间。如某干部到2015年度脱贫的贫困家走访时,户主说我家三口人,得到政府帮扶450元,我把钱退给你们,望以后不要再打扰我了。这些事实说明形式主义式扶贫,已令群众反感。

帮扶工作要在细微处着力。面对已脱贫地区群众产业基础还不牢固,既有季节性缺水,生产生活用水困难的问题,又有断头路未连通,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更有农产品品种更新不及时,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因而要紧扣群众的需求,结合脱贫地区群众生产发展的实际,加大对上争取的力度,整合机关、乡村干部的帮扶力量,依靠群众的智慧,从小处着眼,细处入手,着力优化基础设施条件,连通断头路,新建产业发展路,找水打井,连通主灌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并落实好低保政策、医疗救助、教育扶持政策,有效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帮扶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欢迎。

脱贫攻坚贵在务实。目前又到一年扶贫成绩考核时,各级帮扶干部要少一些虚功,多办实事。以全覆盖走访为基础,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以问题为导向细化措施,弥补短板。尤其要对接贫困户、已脱贫群众的需求,整合各类帮扶力量,积极回应群众的诉求,能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制订出时间表和路线图,限期解决。扶贫干部要以宽广的胸襟,听得进意见,拿得出整改问题的办法,下得了整改问题的决心,方能把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真刀真枪中提升群众的造血功能,以自己的真流汗换来群众真脱贫、脱真贫,脱贫攻坚的成效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成为群众欢迎的人。

(作者单位:盐亭县委办公室)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