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树立标杆,发挥典型的示范、激励作用,本是一件好事。但媒体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一些地方工作刚开展就急于总结成绩、炮制典型,出现打造“速成典型”“盆景典型”歪风,不仅对开展基层工作毫无益处,反而恶化基层政治生态,对踏实肯干的干部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9月12日,新华网)
近年来,一些地方干部为了升迁,都热衷于修路、盖楼、上项目、搞开发,只图一时政绩却不思后效;同时,一些地方工作刚开展工作就急于总结成绩、炮制典型,出现打造“速成典型”“盆景典型”歪风。如此种种行为不仅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助长了不良风气,受到公众的广泛批评。显然,这种热衷于“速成典型”,体现出了部分干部浮躁心态和投机心理,也折射出地方官员存在严重的“政绩焦虑症”。
成功的业绩典型能吸引公众的眼球,形成焦点概念,宣传区域形象,带动经济发展,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战略的独特魅力载体。但走形式和为了典型而典型的行为,不仅对开展基层工作毫无益处,反而恶化基层政治生态,对踏实肯干的干部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
各级政府为何对树立典型情有独钟?当政绩冲动与现实困境纠结在一起就产生了焦虑,考虑的是政绩,是唯大功利思维与短视倾向在作祟。“政绩焦虑症”属于心病,病根就是苦苦追逐的职位升迁。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端正自己的政治进取心,才能医好这个“心病”。
罹患“政绩焦虑症”的官员,政治进取心出现了偏颇,手中的权力不是为造福百姓,他们以更高官位作为用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职务升迁上,他们滋生浮躁情绪或消极思想,对创造良好政绩存在畏难之心,就会急功近利,产生“政绩冲动”;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跟风攀比、沽名钓誉,任何工作只为引起领导的重视,为以后晋升做打算。
说到底,“速成典型”凸显干部政绩焦虑症。作为党员干部只有摆正位置、摆正心态,端正自己的政治进取心,才能从升迁的政绩焦虑中解脱出来,走出政绩冲动误区,做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政绩。
(作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新桥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