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2025年4月28日 星期一

“速成典型”给谁脸上贴金?

[ 作者:鱼予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533 更新时间:2018-09-14 录入:吴玲香 ]

工作中树立标杆,发挥典型的示范、激励作用,本是一件好事。但半月谈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一些地方工作刚开展就急于总结成绩、炮制典型,出现打造“速成典型”“盆景典型”歪风,不仅对开展基层工作毫无益处,反而恶化基层政治生态,对踏实肯干的干部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新华网 9月13日)

“干得好不好,要看材料报道;典型新不新,就看盆景精不精。”米刚下锅就想熟、树刚种下就想挂果。“真与假”往往在一念之间,却折射出一个党员干部,对党是否忠诚老实,对人民是否真诚服务,对改革发展事业是否勇于担当。“靠实事求是吃饭”、求真理、讲真话、做实事,不仅是镌刻于党旗之上的政治理念,也是衡量政治原则的重要维度,更是政德修养的现实支点。然,八字没一撇,就造几个盆景、写几篇材料,开几次会议、发几篇报道,来几批参观、留一堆烂摊,如此“速成典型”给谁脸上贴金?

“报喜不报忧”“数字注水”。诚如报道所述,当下,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说假话、办假事、造假数字、搞假政绩的现象不乏存在。“速成典型”“盆景典型”不仅影响当地发展,损害群众利益,还造成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流失,对社会风气也产生严重误导。而“速成典型”的背后,根子还在“私”字当头,未常修政德之心。心思不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是试图引起“上头注意”,以谋求它日荣升筹码。试想,“为政以德,无欲则刚,无私则直。”假以,权力观、政绩观、群众观扭曲变质,又何以为真抓实干提供动力保障,又何以做到刚正不阿。

“功成不必在我”。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怎样取得政绩,是领导干部必须思考和践行的一个现实课题。诚然,名利之心人皆有之,可关键是追求什么样的名、什么样的利。不以搞主观臆断和违背客观规律的“拍脑袋”决策为荣,不以追求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提出哗众取宠的空洞口号为耀,更不能以“检查需不需要、上级满不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去杜撰“盆景典型”。不尊重实践效果,不老老实实地创造,不踏踏实实地探索,“速成典型”不但站不住、用不上,更是重重的掌掴自己的脸。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个巴掌拍不响。正如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所说,现在部分地方淡化GDP考核后,把经验效果作为出政绩的捷径,希望通过所谓的经验总结和工作亮点引起上级领导的关注。部分领导干部政绩观跑偏,为了谋求个人政绩,不惜花费重金打造“速成典型”“盆景典型”,甚至弄虚作假。藉此,“政绩盆景”不可学,当止!但,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民众的心里有杆秤。唯有检查考核沉下去,扎扎实实,唯有对弄虚作假者予以严惩,才能规避工作干得好不好,全靠材料汇总表;工作方式新不新,全看写手精不精。

为人为官必砺“真”。政去人声后,民意闲谈中。即便通过“注水”、造假等手段,打造为“速成典型”“盆景典型”,也未必在群众的心目中留下一点“影”、留下一点“声”。非但不能给地方发展、民生福祉带来任何增益,还会挫伤人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愿更多的典型“干”出来,而不是“树”起来。

(作者单位:北川县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