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基层形式主义虽有改观但仍然很严重。一些基层干部反映,日常工作被填表格、报材料等形式主义耗费了大量精力,为此加班熬夜已经成了常态,而实际工作没时间去干。一些基层干部直言,把“炸毛鸡打扮成开屏孔雀”的形式主义,如果不加以纠正,一些反形式主义的措施甚至也沦为形式主义。(8月11日 半月谈)
的确,近年来,身处基层的公务员朋友常有感叹:软件资料太多了!一会儿这个部门要求写计划,那个部门强调写总结;刚完成边的报表,那边的“规划”任务又来了……特别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微信群、APP成了又一类监管督查、汇报工作的形式,有的APP上,一个人要扮演很多人的角色去“互动”,其实就是一人在的“动”。他们一天到晚忙得晕头转向,还看不到实际效果,收获的恐怕就是“数据库”中那一串串光鲜的“数据”吧!
本来,党中央是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的,为此也出台了不少的政策、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确有不如人意之处。说某领导在与别的单位交叉检查中,看到别人的资料堆得又高又整齐,特别是反映“反对形式主义”的做法的资料更是让人目不暇接,自然得到了上级的称赞,说单看这些资料,就可知该单位平时的工作抓得好。某领导自觉“汗颜”,因为自己平时注重的是干实事,资料也不是很多,规范、包装更比不上别人。于是,该领导教育下属:以后要转变观念,弄好资料是最重要的!
是呀,自开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活动,大力倡导“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常态化教育实践以来,作风的“转变”都是干部工作的重头戏。很显然,正确的“转变”,就是要从浮躁的形式主义转向务实的工作,从不接地气的埋头搞资料转向“田间地头”,与百姓“零距离”接触。可前面的这位领导,通过“交叉检查”,学来的“经验”就是要把工作重心转到“整资料”上来,岂不是在反对形式主义的过程中演绎更多的形式主义了吗?
当年,党中央采纳了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的意见,搞“精兵简政”。为了抓好这一项工作,据说基层的一些部门特别增设了“精兵简政办公室”,配上了主任、副主任和工作员。这虽然是极少数地方的现象,但确实构成了一道“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灰色幽默。为了抓后“精兵简政”而增设机构,增加人员,这“兵”如何精,“政”又如何简啊!
半月谈记者把形式主义形容为把“炸毛鸡打扮成开屏孔雀”,十分的生动形象。究其原因,也不全怪下级,是因为有的“上级”喜欢“孔雀”。比如要检查某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就是来看看开了几次动员会,看了多少教育片,写了多少“心得体会”,有没有计划、总结……一句话,就是看看资料是否“多而整齐”。这样,有些爱钻空子的人总结了“经验”——会可不开,照片要拍;话可不讲,笔记要记;事可不干,计划总结要漂亮……如此一来,那伪装的“孔雀”一时间瞒过了“上级”的双眼,落到实处,依然是一只没有价值的“炸毛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的形式主义,根源不在下面,而是上行下效。”半月谈记者所采访到的那种“实干苦干评不了先进,会做资料的年年受表彰”的现象,是“上级”部门喜欢“孔雀”之故——哪怕是伪装的“孔雀”!很显然,各级的监督、检查重心不能放在光鲜亮丽“资料”上,因为“资料整齐”并不难,难就难在怎样才能得到群众真心的点赞。本身就是一只“炸毛鸡”,不管作怎样的包装,都不可能实现到“孔雀”的“嬗变”。从无益的“形式”中走出来,“反形式主义”才不会沦为一场“幽默”。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