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会在快退休的年纪被提拔重用。”原主任科员郑成福笑称自己明明该退二线,又冲破了“天花板”。在征迁一线奋战20多年的他,2017年底,被提拔为武夷新区管委会副调研员,负责协调新区范围内项目征迁工作。(人民日报,2018年9月10日)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童游街道办事处
基层干部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群众中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但毋庸讳言,长期以来各级组织对干部的关心关爱措施办法不多,有的甚至停留在口头表彰,没有在实际行动上给予帮助。即便在执行的关爱措施,也存在随意性大、缺少长效的问题,往往除了少量的资金补助和定期不定期的评先评优外,具体措施并不多,严重影响了基层干部其做好基层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甚至弱化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实的效果。笔者认为,激励基层干部需打破“天花板”。
作为打破“天花板”的受益者,郑成福的提拔并不是个例,他只是无数以“团队第一、吃苦第一、耐心第一、动脑第一、沟通第一”为信条,敢于担当的党员干部的一个缩影。而这都得益于2017年初,福建省委组织部在全国率先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各级干部担当尽责提升干事创业精气神的若干意见》,同时,配套制定《关心关爱基层干部二十条措施》等制度文件,从选人用人导向、考核管理机制等方面作出的具体规定,这些政策极大地激励了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在选拔任用干部中突出事业为上,把担当作为衡量干部的重要标尺,把实干实绩作为衡量干部的重要导向,无疑是一个好办法,当党员干部看到冲破“天花板”的希望,就更能安心工作踏实工作。
抓住了关心关爱基层干部这根弦,才能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才有更多党员干部能够突破“天花板”。各级组织都应树立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从基层干部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基层一线干部培养选拔链,注重从递进培养的优秀干部人才、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人员中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使各年龄段、各方面的基层干部事业上有干头、有劲头、有奔头。同时,更关心关注在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和基层一线工作的干部,对政治过硬、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要积极培养,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提拔使用,让基层干部干事更有劲、干事敢担当。
的确,只有把担当者用起来,敢于担当才会蔚然成风。打破干部提拔任用“天花板”,就是给基层干部一颗“定心丸”,当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激发出来,基层的各项工作才能更好地凝聚合力、激发活力、增添动力。
(作者单位:四川省江安县桐梓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