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脱贫讲实效 致富靠双手

[ 作者:李颖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8-29 录入:吴玲香 ]

距离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共奔小康目标任务只有不到2两时间了,时间紧、任务重是当前所有脱贫攻坚一线工作者的大难题,各项惠民政策已经落实好几年,成效如何也到了检验期。不少合作社办的风生水起,个体农户也是干的有声有色,但不免存在一些“僵尸合作社”,惠民政策落实不到位,成效不如意的现象。

面对这些浪费资源,又毫无效益的产业,我们该如何解决?如何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不返贫的目的?俗话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政策下沉后不能放任不管,要实时跟踪、专业对接,将项目和技术让农户熟于心勤于练,用好、用活项目资金,才能真正实现扶贫效益最大化。

贵州省是深度贫困区,喀斯特地貌让很多农作物都不适宜生长,所以传统农业依然当地老百姓耐以生存的唯一选择。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覆盖全国,大山深处的老百姓也看到了曙光,外来信息开始撬动地表,传统农业好如除草机翻垦旧土一样,将一些效益低、损耗大的产业慢慢淘汰掉,因为单靠小面积种植玉米、土豆、红薯这些农作物是无法真正帮助农户脱贫致富的,所以脱贫也得讲实效。据了解,镇远县大地乡就有这么一位利用扶贫政策,靠双手致富的能手,今年56岁的雷远贵,因为右手残疾成了该村的贫困户,一次到政府参与扶贫培训的偶然机会,雷远贵接触到了红心猕猴桃,兴趣大增,2014年他拿出一家人的积蓄,并且通过扶贫小额贷款,租赁了50亩土地,建设红心猕猴桃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大地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给予大力的支持,专门为他修建了产业道,经过短短的几年发展,雷远贵不仅自家脱了贫,还带动周边贫困户10户,帮助每户每年增收5000元。所以成功脱贫致富除了靠当地党委政府对政策的大力宣传和项目的有效落实外,贫困户自身发展才是最为关键的,各地扶贫方式各不同,但脱贫最为核心的还是讲实效靠双手。

(作者单位:大地乡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