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多规合一”工作减量当不减质

[ 作者:鱼予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8-15 录入:吴玲香 ]

“就这块300多亩的土地,过去有国土、规划、林业3张‘身份证’,一旦要变动,你想想要办多少手续!”7月28日,银川市郊盈南村,市规划管理局副局长杨永华顶着烈日,边走边对记者说,“多规合一”之后,这一地块最终确定为“耕地”,“随着改革深入,一张蓝图覆盖宁夏全境,无论是规划部门还是具体的行政单位,都减轻了不少工作量。”(新华网 8月14日)

俗话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然一段时间以来,对于规划二字有如此调侃:“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抵不过领导一句话”。当我们打开网页输入“规划腐败”四个字,你将会看到无数规划与贪腐相关的案例。是何种原因造成这种规划的诟病。笔者以为除了一些地方官员把规划当“儿戏”,用手中的权力指点一二,我行我素的“长官意志”;还往往存在“官商勾结”的“猫腻”。通过自己的权力规划,假以文字游戏,把权力推上腐败的餐桌,让冠冕堂皇的规划变为权力寻租的“划归”。“多规合一”,权力更为集中,指向更为明确,多个部门减轻工作量,却为利大于弊,但笔者以为,“多规合一”工作减量当不减“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预,就是以战略眼光审视大势和大局,认清机遇和挑战,准确分析不利环境和有利条件,从而未雨绸缪,系统谋划,趋利避害,赢得发展的主动权。事实上,规划做得是否科学,与定位是否准确、针对性是否强、责任是否明确等有着密切关系。无论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还是简政放权规范办事流程;无论是有序实施城市修补、实现有机更新、延续历史文脉,还是“多规合一”之后,将有争议之块最终确定为“耕地”。说到底,都需要定位要准,落实要稳,有一定的“谋远”,更得有必须的“近忧”。

诚然,地方规划不是在“一亩三分地”任意妄为,如果规划打架,三天两头朝令夕改,“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沦为纸上谈兵。那么,地方发展就难以优势互补,也会造成资源浪费、生态破坏。换而言之,规划“接地气”,能承上启下,兼顾左右,把个性表达与整体和谐统一起来,就能和谐各方面的发展,充分体现“多规合一”优越性。但,不可否认,在城市管理走向“智能化”的今天,如何搭上科技进步、城市大数据的快车,让城市管理更具“智慧”、更有人性,考验的是地方政府创新意识和执政能力。最为关键的还是,如何把“多规合一”之后权力进行有效监督。

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从“疯狂又狂妄”,看似一字之差,实则是利益博弈,有不正常的暴利聚敛所致。这种聚敛,脱离不了权力失控的干系。纵观早前,很多规划虽然名义上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听取公众意见,但事实上,群众参与几何,有目共睹。一个城市的主人不仅是书记、市长、县长,更应该是天天工作与生活于其中的普通市民。但现实中,诸多城市规划,往往被一些地方长官和开发商所操纵。他们忘记了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而自己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从发展理念上树立规划是全体市民的事的观念,皆因权本位作祟。“多规合一”可以有,但别失序。

最后,将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国土、环保、林业、交通、农牧、水利等8类规划“合为一体”,用一张蓝图构建统一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值得期望。少一些“拍脑袋”决策,多一些先进理念;少一些“翻烧饼”行为,多考虑百姓需求,才可能杜绝浪费、拒绝折腾、少走弯路,是对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巨大挑战。尊重城市的未来发展,是给予市民真正的、实惠的待遇。再看“多规合一”愿且行且“走心”。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