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由黎掌村“变身”看组织战斗力

[ 作者:鱼予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8-10 录入:吴玲香 ]

黎掌之变,从村口的大喇叭开始。3年前,村里来了第一书记,支部的喇叭又响了起来。党员们站出来了,“黎掌好人”评选出来了,脱贫致富的门路找到了……在党组织的带动下,“烂村”翻身成了“红旗村”,整村脱贫后,正走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新华网 8月9日)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是执政党最广泛,最前沿的战斗堡垒,是贯彻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它也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人民群众认识党、了解党的窗口,是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完成各项任务的可靠保证。从“春耕秋收”比不上“吃杠听和”;喝酒闹事、打架斗殴、婆媳大战、夫妻离婚……到党风树起来,人心聚起来,30年来首次被县里评为“红旗党支部”,被临汾市评为市级文明村和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由黎掌村“变身”看组织战斗力,不失为党建引领好办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从现实情况看,要推动党和国家各项政策落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落实,都离不开基层党建工作。它的服务平台如何;能否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创新党组织设置;能否利用“互联网+”服务平台,全覆盖为农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能否全面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引导基层党组织团结带领群众投身地方建设等等如是。需要党组织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组织起来,成为凝聚带领服务群众的主心骨,从而立足本职、履职尽责、岗位贡献,让这颗“星星”更闪亮。

坚持问题导向,才能抓实基层党建。“喇叭响起来,是告诉村民,党支部在这儿;告诉党员,组织在这儿!”“以前,村里卫生全靠钱来搞,不给钱,连自家门口都不扫。现在,每周一次义务劳动,党员群众齐上阵,不用一分钱,村子干干净净。”“我们要挖掘好人好事,弘扬正气才能压倒邪气。”“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无疑,这些问题不可忽视,更不能放松,只有抓住问题这个“牛鼻子”,才能把从严管党治党贯彻落实到抓基层打基础工作中去,守住底线,让作风改变;唯有瞄准基层党建的靶子实干,确保党建工作走进心门,方能取得实际成效。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当然,基层党建工作一切的出发点来源于生活,又会回到为民服务实际工作中。“过去,村里有‘四大懒汉’,如今没有一个人闲着,或养猪、养牛,或外出打工,每个人干劲十足。”的确,基层党建工作若没有突出的表现和切实有效的作为,一切都将无从谈起。基层党组织要在基层治理中有所作为,教育引导基层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法治观念,正确处理党组织与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的关系,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只有通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各项任务和举措落实到基层。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啥叫“组织力”,就是作为党的基层组织,你得能把大家吆喝起来、动员起来、整合起来。再看黎掌村“变身”,笔者以为,积沙成塔、厚积薄发,只要能把党建任务落地、把监督落实,定能增强党员干部的服务群众意识,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好基层那盏最明亮的灯,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党和国家各项政策落实、落地有效,契合好基层党建工作与群众的幸福生活水乳交融“关键点”,将组织战斗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