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市民赵女士日前通过生活报记者热线,反映哈市阿城区新利街道办事处新农村村委会,在她的饭店吃饭打白条,从去年五一开业,到今年3月26日,共欠其两万九千多元饭费,导致其闭店关张。(7月4日 澎湃新网)
到饭店吃饭,偶尔未带钱,赊个账打个欠条,过后还上也算人之常情,正常之事。然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饭店竟然被白条“打垮”,确实令人匪夷所思、叹为观止。
欠款近3万,实话说,并不算太多。但是,对于本小利薄的饺子馆而言,近3万已是“巨款”,一年不到就被白条“打垮”,并不奇怪。然而,真正让人奇怪的是,吃饭欠账打白条的既不是地痞流氓,也不是普通群众,是当地村委会干部。
面对“父母官”光顾生意,小本生意的饺子馆,既没有理由拒绝其消费,更没有胆量对白条说不。毕竟在群众眼里,村干部代表的就是权利和公信力,怎么也不会和欠钱不还扯上关系。
然而,让饺子馆没有想到的是,村干部大肆消费后,白条是打了,公章也盖了,但收款却真成了问题。多次索要无果,即使是到所在街办反映,收回款项任然毫无头绪。原以为求助媒体记者的帮助,能够及时要款项,但在涉事村委会现任书记和前任主任大打“太极”的相互推诿中,白条变现同样困难重重。
小小村委会,不到一年的时间,在小饭店签出近3万的白条,除了“胃口”大的让人惊讶,背后的权力任性和廉洁自律方面恐怕存在的问题会更大。
对于公款吃喝,打白条等行为,国家是三令五申,严令禁止。村干部吃喝消费打白条,实际上并不是自己的面子有多大,关键是其党员干部身份和背后的政府背景,欠账白条打跨饭店,在群众中造成的影响是相当恶劣,对党员干部形象和政府公信力也是严重伤害。
村干部以单位名义大肆吃喝打白条还赖账,根本上还是侥幸心理和权力任性在作崇,暴露出少数基层干部法纪意识淡薄,自律意识极差,以权谋私等问题突出。
借着党员干部身份和手中权力吃“霸王餐”,看似不算贪污腐败,却是严重的违纪行为,打着村委会的名义,打白条吃吃喝喝,本质上就是以权谋私,欠的是群众血汗钱,扇的是基层干部耳光,伤的却是政府公信力。
村干部大肆吃喝,打白条留下的欠账,既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给钱了事,更不能成为久拖不决的“糊涂账”。 对于村干部打着公家名义,骗吃骗喝的行为,既要充分发挥群众和组织的监督作用,让其丑陋嘴脸暴露在阳光下,无处藏身,更要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始终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堵住权力任性的漏洞,还要严格监督执纪,对顶风作案肆意妄为的个人和单位,是严肃问责严查狠处,切实管住公款吃喝、打白条等损害群众利益和伤害政府公信力的行为。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委编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