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脱贫攻坚岂能多“镜头”少“劲头”

[ 作者:姚火华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7-02 录入:吴玲香 ]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018中央一号文件把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提出“集中力量解决突出作风问题,科学确定脱贫摘帽时间,对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严肃查处。”可以确切的说扶贫是攻坚战,脱贫是持久战,要想取得战斗的胜利,就必须以“严”的精神和“实”的作风,奋发有为,拼搏直上,才能实现战略目标。

用奉献的态度对待扶贫。脱贫攻坚当前已进入了攻坚拔寨的时候,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基层党员及驻村干部要用奉献的态度认真对待当前的扶贫工作,特别是在为民服务办事方面,用真情换真心,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同时,让基层党员干部真正意义上懂得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把群众的笑容留在镜头,把干部的汗水留给劲头。只有这样,奉献精神才能彰显价值,脱贫攻坚才能取胜。

用实干的精神对待脱贫。干部,干部,主要体现在“干”字上,唯有实干才能兴邦,唯有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想前提下,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就是检阅基层党员干部是否在干,是否肯干,是否实干。所以说,只有我们基层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的工作当中,以实干的精神才能真正啃掉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要想把蓝图变为现实,要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就必须把镜头留给群众,把劲头留给自己,时常把群众的冷暖“摄入”我们眼里,把群众的疾苦装进我们心里,脱贫攻坚才能凝聚力量实现新的辉煌。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报京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