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部分农村在厕所改造中出现了“半拉子”工程,黄土地里,白色的厕所蹲坑格外显眼,却既没有围墙,也没有屋顶,被媒体称为“尬厕”,备受质疑。24日,娄烦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在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回应称,当地组成了专门的整治领导组,制定措施确保资金到位,限期整改落实到位。(央广网 6月25日)
农村厕所改造被修成了“半拉子”工程,两三年时间无人管、无人问,文明、民生工程却让群众如厕只能东躲西藏,到底该谁脸红?答案,已在媒体的热评和网友热议之中。
“尬厕”问题,不仅说明了农村厕改工程任重而道远,还需狠下功夫落地落实,更暴露出基层农村仍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作风的“重灾区”,严查狠处决不能放松。
在媒体曝光“尬厕”后,虽然当地相关部门明确回应,将限期整改到位。然而,整改厕所容易,对其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的惩治,恐怕才是摆在当地党委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
农村厕改工程,让群众看到了开头,却没有想到结尾,如厕由难变“尬”,期望变失望,村民失去的不仅是等待“厕所”的耐心,还有对政府公信力的信任。给群众添堵的不只是东躲西藏的如厕问题,当地政府和相关公职人员的不作为乱作为才是群众“受罪”的根源。
限期整改落实到位,只是解决“尬厕”问题的开始,要真正疏导让当地群众尴尬的问题,不止是让群众更快更方便的享受到干净卫生的厕所,更要遏制住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严厉打击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就此而言,对“尬厕”问题,既要深挖根源严肃处理,更要警钟长鸣形成震慑,除了要查清“尬厕”形成的来龙去脉,对责任单位责任人依纪依法严惩外,更要做到举一反三,严查狠处其他形式的作风漂浮和弄虚作假等问题。
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除了严重影响党员干部形象,损害群众利益,更会抹黑政府公信力。农村“厕所革命”不仅是解决农村群众如厕的问题,更是推进农村文明建设的过程,还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严惩其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决不能手软,更不能例外,否则,给群众添堵的问题还会反复出现。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委编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