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的留坝县长马宏伟和年轻人在探讨一个话题:焦虑。“年轻人焦虑工作,参加工作了焦虑房子,成家了还要焦虑能不能见上面,能不能和谐,有了小孩了焦虑在哪儿上学,上了学了焦虑早送晚接,他是不是安全成长等等”。(6月22日 新浪网)
贫困地区干部的焦虑来自何方?一是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没有核心优势产业;二是要管理地方经济社会事务,没有高素质复合人才;三是赡养父母、抚养子女和陪同配偶,时间从哪里来。
发展核心优势产业谈何容易?贫困地区之所以叫贫困地区,就是因为没有产业经济支撑,从而经济发展落后。一方面,经济发展滞后是由于没有高附加值的核心产业,进而地方财力没有保障,地方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和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环境发展相对滞后;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滞后、无产业聚集优势,又导致引进和发展现代产业难上加难。再加上,现在环境保护和督查力度加大,再想企图依靠以牺牲自然资源和环境而承接发达地区污染产业模式基本不可能实现。
马县长感叹,贫困地区的人才流失快。那么,为什么贫困地区考录的年轻机关干部流失快?从年轻干部看,发达地区考生相对贫困地区考生,在招录考试竞争中有比较优势,为了先具备编制身份而报考贫困地区;从贫困地区单位看,贫困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为年轻干部提供的工作环境、经济待遇和成长空间相对滞后,年轻干部当然希望逃离贫困基层;从发达地区单位看,由于年轻干部在贫困地区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表现更容易判断,相对从社会新招录的干部而从贫困地区选调干部,既节约了培养成本,又更能选拔实干人才。如此循环,贫困地区就成为了发达地区培养干部的温床。除此之外,少数发达地方的官二代们报考贫困地区岗位,本身就是为了入编,之后在通过关系运作调动回发达地方。
“郡县治、天下安。”在人手不足的条件下,为了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公共领域协调发展,贫困地区的干部只能牺牲家庭幸福,在其位谋其职,认真苦干实干。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