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荔枝成熟季。综合近日相关报道,今年是荔枝“丰产”年,荔枝已开始大量上市,批发市场上的荔枝售价多在8~10元/斤之间。
可是,在很多地方,由于量多价贱和采摘成本较高,也出现了部分荔枝无人采摘的情况,大有“丰产”反而“伤农”的意味。所以,有效疏通销售渠道,让“丰产”转化为果农“丰收”,便成为当务之急。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一面是产地“丰产”形成量多价贱,难以有效转化为果农“丰收”,而另一面则是外地消费者仍在花高价消费,基本无法享受产地“丰产”带来的好处。这其中与销售商为确保自己的收益率而控制进出总量,恐怕不无关系。因此,笔者建议:扩大网上直销,化“丰产”为“丰收”。
一是产区政府要积极做好服务果农工作。不仅在本地组织相关活动,还可以利用官方渠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如能出面在有效受众量较大的全国性媒体上投放一定数量的宣传广告,那就更好了;毕竟在当今社会,酒好也怕巷子深。与此同时,对果农进行网络培训,帮助果农熟练掌握网上“直销”的相关技术和技巧。
二是果农转变观念以适应新的销售模式。通过网上“直销”开辟新的销售渠道,用网络架起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对话”的桥梁。这样一来,通过千辛万苦得到的“丰产”,便可以有效转化为真金白银的“丰收”。当然,还应牢固树立诚信意识和品牌意识,让外地消费者放心地品尝质优价廉的南国荔枝。
总之,笔者虽不知有多少人愿意“长作岭南人”,但却可以肯定,希望体味一下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当年吃“岭南荔枝”时的感受者,一定不在少数。
(作者住址:四川省江油市)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