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脱贫攻坚工作力量,同时注重在基层扶贫一线培养锻炼干部,近日,江西省宜春市选派近两年来新提拔任用的55名副县级干部到深度贫困村担任扶贫特派员。这是该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又一重要举措。(共产党员网 6月13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脱贫攻坚军令如山,责任如山,是当前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一项等不起、慢不起的重要民生工程。各地各部门通过领导联系乡镇、部门联系村、选派第一书记、建立驻村工作组、干部结对帮扶等多种措施进一步充实脱贫攻坚力量,加大对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等精准帮扶力度,在广大贫困农村展开了一场与贫困作斗争的鏖战。
江西省宜春市选派近两年来新提拔任用的55名副县级干部到深度贫困村担任扶贫特派员,是积极响应中央和地方号召参与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也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与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要不辱使命、不负百姓,履职尽责、真抓实干,切切实实帮助贫困群众找准脱贫方法和途径,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奔康。
要强化为民意识,做贫困群众的贴心人。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联系帮扶贫困村的领导干部,要树立“公仆意识”,多深入贫困村、贫困户调研,倾听民意、了解实情,把贫困群众当亲人,时刻牢记贫困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需求和愿望,把贫困群众脱贫奔康当做自己最大的责任和义务,利用自身的人缘、资源优势不断为老百姓谋实事、办好事,增强贫困群众对扶贫工作工作的认同感。
要强化发展意识,做脱贫奔康的助推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而交通条件、产业发展、群众素质是制约贫困地区发展三大瓶颈问题。“要致富先修路”,作为脱贫攻坚干部首要责任是帮助贫困村争取项目、协调资金,解决好道路交通问题;要结合贫困村实际,找准当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采取企业+支部+农户等模式减少贫困户的发展风险,激发产业发展的激情;“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要通过农民夜校、远程教育等方式加强对贫困户的思想教育、技术培训,激发感恩奋进的意识,激活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
要强化底线意识,做共产党的忠诚卫士。“忠诚、干净、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标准,作为党的干部尤其是参与扶贫工作的干部,肩负着党和政府的厚望和贫困群众殷切期盼。要想给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首先自己要严守道德和纪律底线,成全公义、放下私心,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干事、清清白白做官,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沾项目一分一毫;其次要当好监督员,严禁任何党组织和个人在贫困户认定、到户资金发放、贫困村项目招投标等影响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出现不公平、不公正、私吞国家资金等事件,维护良好的政治生态。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期。笔者希望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认真践行群众路线,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当好脱贫攻坚的领路人、排头兵,恪尽职守、实干苦干,敢于担当,为贫困地区群众与全国人民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尽一份责、出一份力。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