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激发内生动力 助力脱贫奔康

[ 作者:母金生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6-08 录入:吴玲香 ]

农村正涌现出一批思想解放、眼界开阔、一专多能的带头人,这些被扶贫点燃了发展激情的“新农民”,展现出新时代的新面貌、新风采、新精神。(6月5日 人民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和标志性指标,确立了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脱贫目标,各地各部门积极地出台了各项利民惠农政策,助力百姓脱贫奔康。笔者认为,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保证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不掉队,不仅需要政策扶持、物质帮助,还要加大精神扶贫力度,激发内生动力,根植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打好精神脱贫攻坚战。

扶贫干部要多“充电”。有针对性地培训教师、医生、农技员等,帮助他们掌握政策、熟悉要求,提升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积极性,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细化、具化工作措施,确保工作推进科学化、规范化,实现精准扶规、精准扶智、精准扶产、精准扶技,着力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

贫困百姓要多“蓄能”。通过农民夜校、流动课堂等方式进行教学,将上级的决策部署、百姓关注的重点问题,以接地气的方式传达到位、让普通百姓能够坐得住、听得进、记得牢。同时,针对市场需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特色农业技术、农业政策法规等开设专题班,培训技术技能人才,将精准扶贫点到思想和精神的“穴位”上,培育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使每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掌握一些就业技能,帮助实现技能就业、促进家庭稳定增收。

距离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已为期不远,在这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提供精神方面、思想方面、动力方面的帮扶,激发内生动力,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进而实现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作者单位: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