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阳市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社区)、村(居)基层一线干部关怀激励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提高村干部报酬和村办公经费的意见》。其中,《关于进一步提高村干部报酬和村办公经费的意见》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将村干部和相关人员报酬提高到每人每月3100元—4200元不等。(贵州都市报 6月4日)
或许用“要得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吃够草”,来形容基层干部的薪酬待遇略显过于功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基层干部因为收入低、保障弱,造成村组干部普遍不能集中时间、精力工作,也因为村干部职业无劲头、无盼头,一些农村能人和返乡的年轻人、大学生村官等不愿意加入村干部队伍,造成队伍老化、后继乏人,农村基层组织缺乏活力。出台关怀激励村干部意见,看似一项小的政策调整,实则是事关千万基层干部的大政策,体现了地方政府真正重视、真情关心、真心爱护基层干部,让基层干部有“干头”和“奔头”。
曾有这样一篇文章说得好,如何让村干部“有办法”?文中提到,首先得让村干部对自己“有办法”。村庄要发展,关键看支部,自己都没有致富的办法,怎么有能力去带动群众致富?村级班子需要在各个方面率先示范,这样才能让农民看到希望、看到盼头。因为,村干部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是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主心骨”,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领路人”。“兜里有钱”,面对村民时底气也就十足。更能扑下身子与群众同甘共苦一起干,改变农村发展局面,不辜负村民们的期望。
以“奔头”激发村干部的“干头”、“劲头”。事实上,在中办前不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通读全文,“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的导向格外鲜明,对考核评价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要求十分明确。字里行间,处处体现着让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标准和机制。村组干部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重视他们,让村组干部吃苦不吃亏、流汗不流泪,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消除个人的后顾之忧,就能激励更多敢闯者,把各项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实。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村干部身处基层,却责任重大。提高村干部待遇是一件好事,但话又说回来,要把这件好事抓紧、抓好、抓实,还得多管齐下。得进一步加大财政支付力度,确保资金落实到位、专款专用;得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村干部考核奖励监督制度,使村干部管理实现量化、目标化、动态化、合理化、规范化,确保村干部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发挥带头作用;得加强对村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业务知识培训和实践能力培训,促进村干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能力、开拓创新;得完善用人选拔机制,让能者上庸者下。
新形式、面临新挑战。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在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等方面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提高村干部待遇,不仅解决了保障问题,更带来了活力、竞争力和发展力。相信只要监管得当,定能发挥着农村基层组织和村干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作用,为新农村建设砥砺。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