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扶贫工作进入攻坚区,能否在2020年达到“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衡量各级党委、政府执政水平以及每一名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试金石”。而实现目标的关键要点之一,在于领导干部需树立正确的群众观。
贫困村、贫困户是脱贫攻坚的第一线。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领导干部就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坚守“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的信念,一切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群众,心中常思百姓之苦,胸中常谋富民之策。只有真正心系群众,把群众的急和难当成自家的急和难,在开展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才能想出好对策,扶贫才能收到实效。如果领导干部把服务群众、为民办事看成名利场上的“荧光粉”,当成为官路上的“攀云梯”,那脱真贫、真脱贫的目标就无从谈起。
树立正确的群众观,要善讲群众话。古人云:为民立言,唯真为美。善讲“群众话”、“ 乡土话”,坚持“看菜吃饭、因事而异”,做到“了解民情多说家常话、化解矛盾多说体谅话、教育群众多说知心话、脱贫致富多说鼓励话”,实现与群众的良性互动和真诚沟通,才能做好贫困户的工作。对于“群众话”,领导干部不仅要会说、多说,还要善说,要让贫困户听得清、听得明、听得高兴,让基层群众工作的“最后一公里”真正打通走顺。作为领导干部,如果不顾群众的感受空发感慨,语言再华丽也苍白无力,这样的沟通达不到发动群众、说服群众的目的,也难以赢得群众的信任,甚至还会引来许多抱怨。
树立正确的群众观,要善做群众人。干部驻村帮扶,就是要丢掉“官架子”,放下“身段子”,当好“农村人”,感情上贴近群众,把群众当亲人。特别是要在生活中融入群众,心相连、情相融,体味群众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面对基层群众“端茶倒水”“吃饭时帮忙夹菜”的热情,不能因为嫌脏而“皱眉头”。 干部下乡入户,就要多接地气,多喝群众倒的茶水、多吃群众夹的菜,要以对群众的尊重赢得群众的尊敬和信任。
树立正确的群众观,要善处群众事。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脱贫,每年仍需减贫1000万人以上,脱贫任务仍十分艰巨而繁重。领导干部在讲好群众话、做好群众人的基础上,更要结合当地实际积极主动想办法、找路子,出谋划策,处好群众事。要牵牢“精准”这个“牛鼻子”,深入全面了解扶贫对象的真实情况,切实做到扶贫精准到户。从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深入调研,结合实际,科学决策,分层分类,制定一套既管当前、又管长远的扶贫脱贫方案,既要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也要用好社会帮扶力量,聚焦脱贫攻坚难点,精准使用扶贫资金。
(作者单位:湖北省枣阳市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