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人民日报》刊载《扶贫也要防风险》一文,文中指出,为了完成脱贫任务,很多地方采取了超常规手段,贫困户能享受多重真金白银的政策利好,不少帮扶干部帮着、推着甚至替着干,个别贫困户掉进了“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福利陷阱。(5月20日 人民日报)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党员干部是领头人,群众是重要力量,两者必须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缺一不可。但往往有的时候,党员干部并未充分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在施行国家扶贫政策时没能灵活运用,在发放国家扶贫补贴时,没能用在“刀刃上”。有的党员干部,空有一颗带领群众脱贫的心,没有尽到教会群众致富的力,看着群众没能踩住脱贫的节奏,自己在一旁使劲吆喝,帮着做、替着干,不知不觉挖出了“福利陷阱”,让群众产生依赖思想,久而久之,不仅没能脱贫,反而让群众掉进贫困的泥沼难以脱身。要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必须得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群众主动参与、抓住时机、搞好生产。
一是要“做”给群众看。部分群众在脱贫过程中只巴望着党和国家送来扶贫补贴、优惠福利,只顾当前、不看长远,并未真正从如何利用资金、用活政策、改善现状着手,到头来,补贴用完了、福利用尽了,生产没发展,窘况没改善,心里还盼着、“帽子”仍顶着。此时此刻,党员干部必须要主动出击,面对群众犹豫不决的,要想尽办法,让群众看到政策的实施效果;面对群众畏首畏尾的,要带头试水,解除群众心中的困惑;面对群众瞻前顾后的,要深入思考,想好解决对策。只有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才能让群众踏踏实实的参与。
二是要“带”着群众干。党员干部是脱贫攻坚的领头人,面对国家扶贫政策,要主动学习、深入理解、积极思考,只有掌握了其中要义,才能准确传达,带领群众将政策用好、用活;同时,党员干部也是脱贫攻坚道路上的“服务员”,只有搞好后勤保障工作,铺开道路、搭好台子,让群众唱主角,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扶贫,扶贫政策才能见到实效。
三是要“教”会群众追。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党员干部切勿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当成是上级交办的任务来看待,而是要当成工作的目的、事业的追求,既要真心实意帮着群众干,更要全心全意教会群众自己干。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要教会群众主动抓住机遇、大胆创新创造、积极搞好生产,在追赶幸福的道路上,让群众既能掌握好脱贫致富的方向盘,更能补足不断前行的动力“燃油”。
(作者单位:四川省蒲江县国土资源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