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制度上墙”更贵在“制度上心”

[ 作者:陈宇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5-11 录入:吴玲香 ]

5月6日,荆州市荆州区城南红光村拆掉了村委会墙上的86块各类标识牌和制度框,只保留村支部、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党建评星晋级等4块;该区八岭山镇铜岭村村委会墙上的112块标识牌和制度框,也正在陆续拆除。(5月7日 荆楚网)

制度上墙,是制度公开的一种方式。规章制度内容只有让大家所熟悉,才能够更好地得以执行,促使大家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所以,如今很多单位都实行了制度上墙的措施,有的单位一间办公室里的三面墙,全被各种制度牌占满。更有甚者花了几万元钱,让广告商精心设计装潢了各种制度牌匾,挂在会议室、各办公室和走廊过道的墙上,金碧辉煌,非常气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上墙的初衷,是为了督促人们切实增强制度意识,严格按制度办事。但现实生活中却有人认为“制度上墙”这种做法仅仅是简单地将各种规章制度以看板的形式“挂到墙上”就完了。我想,如果这样纵使每天从制度前经过,每天学习制度,如果心中没有制度,那么它不过是张废纸罢了。很多时候,不一定只有挂在墙上的“可见”制度才是硬性指标,才是必须要遵守的。

其实,在我们的队伍中,任由制度在墙上挂着,就是不去遵守,不去执行的干部不在少数。为什么制度只有在出过事之后才不是一纸空文?为什么遇到问题很难拿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归根结底还是个别干部不够上心。学会用制度约束自我,规范和指导日常工作,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再是简单地让“制度上墙”而草草了事,让制度在心中落地生根,只有这样,“制度”才能称之为制度。

综上,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落实,如果不在制度执行上下功夫,反而花大力气搞形象工程,“制度上墙”不仅会造成浪费,也离初衷越来越远。说到底,“制度上墙”只会助长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歪风邪气,严重了还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各级党员干部需谨记,规章制度不仅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嘴上,更要镌刻在头脑里,落实在行动上。

(作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新桥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