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精准扶贫成了当前基层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源源不断地选拔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的好干部。十九大报告虽为基层工作队伍点亮了前行的灯塔,但如何将十九大的精神真正落实在基层干部身上是当前的一个难题。近年来有部分的基层公务员辞职情况使人民群众对基层干部的有了不好的印象及想法,在脱贫攻坚的大环境下,基层干部变成了弱势群体。难道真的是基层干部能力不足?还是年轻干部不愿意吃苦?其实我们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分析这一客观现实,给基层干部多些理解。
工作上请多些理解。基层是社会的缩影,是党和国家发展经济、管理社会、服务群众的基础依托,是了解群众、了解社会的重要前沿阵地,基层干部是国家政策服务与群众的桥梁,“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句俗语最能形象地解读基层干部的作用,他们身处群众中间,他们起到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基层工作本来就是多而复杂。在基层中,应对上级的工作安排以及群众的办事要求已经让基层干部的工作足够充实,在全国大扶贫的背景下,正常的上班时间已无法完成工作。为能做好基层工作,5+2”、“白加黑”,早中晚努力干,周末无休是常态。但是在工作中因为不能按时完成上级的工作安排而遭到通报批评,严重打击了基层干部工作的激情及信心。
思想上请多些理解。基层干部每天都在跟群众打交道,日常的工作强度让基层干部产生了倦怠感。基层干部牺牲了休息时间,减少了与亲人相处的时间,导致了家庭方面也产生了矛盾。工作任务的繁重及工作压力,家人的不理解,以及自己的利益诉求找不到渠道,导致基层干部的思想产生了消极情绪。基层的干部需要思想上能多得到多些理解。各级党组织应该真正做到爱护基层干部,针对其需求及时、精准排忧解难,方可聚天下英才而用。定期与基层干部谈心交流,了解干部当前的压力和困难,及时做好解决。在培养干部时,要重视对基层干部的培养与交流,从思想上、行动上去关爱与支持,方可最大限度调动起积极性和创造性。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党组织作为基层干部最大的依靠,要能迅速、及时排解其医疗、养老等担忧,稳定干部的思想。
基层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中无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要实事求是地,设身处地地去分析和理解基层干部的工作和思想中存在困难和问题,认认真真总结基层干部现实存在的难言之痛,并最大努力给与解决。只有让基层干部感受到理解和支持,才能让他们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继续发挥攻坚克难的作用。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报京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