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两会闭幕后,监察委员会开始正式登上舞台。除少数领导干部深感压力山大之余,广大党员干部纷纷拍手叫好。从纪委、监察委职责的划分,我们看到了中央从严治党的决心毫不动摇,加快吏治改革的步伐没有停留,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节奏更加快速。对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从严治党没有例外,更没有特殊阶层。
俗话说:“官大一级压死人”。当领导干部到了一定级别,地方监管的约束力就越低,以致行政权力压倒一切。这种情况随着“打虎拍蝇”的持续进行时有所好转,但对于积弊已深的基层,更多由明处转向暗处。以依法治理工作来说,一些领导干部本是带头依法依规的实践者,现实中却打着各种旗号,充当党纪法规的践踏者,如出台红头文件代替法规。或明知道不符合规定,为避免引发舆情危机,便采取不发文件,安排下属打电话等不留把柄的方式侵害基层干部合法权益。基层干部苦于无切实证据,加之权力的威胁,最后只能是不了了之。随着监察委的出现,基层干部有了靠山,看到了扭转“有权就任性”的希望。随着监督网络的越织越密,监察委员也以铁的纪律问责告诫所有领导干部:有权莫要任性。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监察委员会面对人民要求他们带来新气象、展现新作为的期望,作为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背景下新成立的机构,在基层还仅是一只乳虎,獠牙还不够锋利,需要更多的支持帮助成长。一方面从人员构成来看,主要还是原来纪检监察那些人,无非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另一方面考核提拔任用的权力,还是握在地方领导干部手中。因此,对监察委员会敢不敢真的搅动领导干部问责这潭深水、死水,在领导干部群中形成持续震慑,还需拭目以待。毕竟不是一进入监察委员会,就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与担当。但我们也不能就此而看轻监察委员会。它的成立已经向领导干部们释放信号: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
监察体制改革,是中央审时度势,为深化改革保驾护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刻体会它的深刻内涵,收起轻视之心,既要视为监督手段,更要看作组织的关爱。故在对监察委员会加强关心支持之余,更要在工作生活中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树立正确用权意识,为基层干部树立榜样。如此,方能在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中把握方向,有所作为。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政务中心)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