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脱贫攻坚切忌“大跃进”

[ 作者:陶丽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4-25 录入:吴玲香 ]

近日,“社会扶贫app”进入基层干部手机里,进入贫困户家中,扶贫工作者并不为陌生,这一app,是专为建档立卡户量身定制的社会帮扶通道之一,其初衷是将建档立卡户的家庭情况逐一上传,扩大关注面,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发动爱心人士,根据贫困户的实际需求,从各方面给予帮助,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雨滴汇成小溪,小溪汇成河流,河流汇成大海,一个人的力量虽小,汇合在一起,就能产生巨大的力量。这一行为的初衷是好事,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呢?有的地方要求贫困户自己通过手机注册app,自己发布需求。就部分地区基层的情况来看,有的贫困户还没有手机,大部分虽有手机,但却是上不了网的“老年机”,就算极少部分贫困户有智能机,但却不会操作。

中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向时期的中国,仍存在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软硬件设施的不完善是由中国的现阶段国情决定的。就算app能由扶贫干部代为注册和发布,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部分地区要求,为了能尽快得到帮扶,代为发布的需求要有“可操作性”,几个月内必须要能有人来帮扶,并将此项列为工作考核的其中一大项。这就使得部分扶贫干部代为发布的需求偏向于小金额、易满足的物资,但仔细想想,如果只是一桶油、一袋米,真的能让贫困户脱贫吗?是否违背了初衷?这样的要求会不会使扶贫效果大打折扣?

的确,为了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现在很多地方下足了功夫,签订了脱贫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加大考核问责力度,这无可厚非,但是个别地方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脱贫急躁症”,层层加码现象严重。这种违背客观规律的“大跃进”式的扶贫,导致的后果是“年年扶贫年年贫”,苦的是人民,拖的是经济,违背的却是信仰!扶贫切忌“大跃进”,切忌让错误的政绩观作祟,只有我们立下愚公志,明确精准扶贫作战图,才能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小康社会,才能履行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作者系易门县浦贝社区大学生村官)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