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脱贫攻坚要多走“自己的路”

[ 作者:赵荪愚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4-23 录入:吴玲香 ]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从“打赢”到“打好”,体现的是质量导向。

为了不让任何一名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脱贫攻坚成了至关重要的前提和保障。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在精准脱贫上努力,下足绣花功夫,并亲自做出安排和部署,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有了主心骨,事情就好办。尽管脱贫路上困难重重、荆棘丛生,但各级各部门把脱贫攻坚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三年全国每年脱贫人数超过一千万。

今年,中央对脱贫攻坚又提出了新要求,从满足于“打赢”向努力“打好”转变,体现了脱贫质量的提高、脱贫成效的持久,彰显了脱贫攻坚行动的与时俱进,也彰显出党和政府的为民情怀。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期望标准更高,适时调整脱贫的目标导向,是为民负责任、全心全意服务的表现。

众所周知,离2020年全面小康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但还有数千万贫困人口是党和政府的“心病”,是为民服务的“短板”。如果这部分群众不能顺利脱贫,全面小康就会沦为一句空话,为人民服务的初衷就难以得到群众认可。而且,如果党和政府不加强对贫困群众的关心和帮助,社会的贫富差距就会越来越大,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承诺渐行渐远。

对四川来讲,虽然今年定下了100万人口脱贫、3500个贫困村退出的目标,与前两年数量差不多,但因为脱贫的标准更高了,再加上越往后走脱贫的难度越大,脱贫路上容不得半点敷衍和马虎。如果还停留在以往的办法上,继续走老路子,即使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恐怕也算不上“打好”。

为此,只有花更大的力气,下更多绣花功夫,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加强帮扶的力量,汇聚更多合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愿景才能变成现实。

(作者地址:四川绵阳市涪城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