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蜗牛奖”扬鞭催马 “慢作为”奋然前行

[ 作者:何竹梅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4-20 录入:吴玲香 ]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日前召开“蜗牛奖”认定会议,周村区工商局、丝绸路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青年路街道二十里铺村3个单位因存在为民服务不到位、办事拖沓等问题被全区通报,成为该区首批“蜗牛奖”获得者。(4月19日 人民日报)

颁发“蜗牛奖”,比发“黄牌”听起来顺耳些,毕竟是个“奖”嘛!近年来,各地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懒政现象,都纷纷出台政策、规定,对这些官场“顽疾”进行彻底根治。之前,某地就搞过“最不受欢迎的机关干部”评选,其原理给“蜗牛奖”同出一辙,只是认定的方式有些不同而已。“蜗牛奖”这一奖项设置和认定,并非草率而成,而是要通过很多综合性的分析比对,主要给“慢作为”者敲响警钟,让他们能够知耻而后勇,带着压力工作,用行动摘掉这个“奖”。

“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其实,这“蜗牛”式的干部和那种“最不受欢迎的机关干部”还是存在区别的,其特点就是“慢腾腾”,工作推进不力、履职不到位、承诺不兑现。对这样的同志,“蜗牛奖”确实也名副其实。一旦被认定了,“奖项”得到了,就更能找到工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反思自己,分析自己,以便来个对症下药,从“蜗牛”的慢动作中走出来,以“奋斗”的姿态投入到工作、生活之中。这,就是出台《2018年度“蜗牛奖”认定办法》,整治不作为的初衷。

这种“蜗牛奖”,在以往的工作和生活中也是经常有的。从一个人上学读书起,就一直接受着这种教育,被排在“末位”的,当属“蜗牛”,自然要接受更多的批评、帮助。为了不伤孩子的自尊心,近年来教育部门曾规定学校不能给学生排名。但在实际操作中,似乎不排名缺少了一种竞争意识,肩上没了压力,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有一定的困难。作为机关干部,倒不像小孩子那样动辄就伤自尊了。这样的“蜗牛奖”的确能够让党员干部们头上多个“紧箍咒”,有助于促进工作的开展。

当然,“蜗牛奖”的认定是否做到公平公正,是否能让获奖者心服口服,是监督制度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的关键。新闻中说,认定小组办公室专门设置收集问题线索专线电话、电子邮箱和投诉信箱,目的就在于广纳民意,让“获奖者”心悦诚服。只有公平公正地认定,才能激发起“获奖者”干事创业的热情。

俗话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的“蜗牛奖”,并不是“一棍子打死人”,而是给予警示和督促。只要去掉了蜗牛那种“慢腾腾”的工作作风,思想认识深刻、整改及时到位,经认定小组核实,这个“奖项”就会被及时“回收”。这样,就给足了慢作为者改过的机会,方向就把握在自己的手中。这样的“蜗牛奖”认定和回收制度,只要及时公开,不搞暗箱操作,有问题及时处理,完全可以形成长效的监督机制,给慢作为者扬鞭催马,奋然前行!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