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对症“假监督”就要苦练“真功夫”

[ 作者:白文福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4-20 录入:吴玲香 ]

基层遭遇假记者敲诈勒索的现象近年来逐渐减少,但“真记者假监督”现象仍然不少,而且套路更深,手法更精。面对这样狐假虎威的记者,基层为何敢怒不敢言? (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4月18日)

真记者假监督,却让基层吃尽苦头、委曲求全甘当“软柿子”,当真是“假监督”套路更深、手法更精,还是基层真有问题、授人以柄,答案不言而喻。

为何基层面对“假监督”的真骗局敢怒不敢言,为何“假监督”都一击即中、命中要害?客观上是真记者的“精明务实”和舆论环境的复杂,主观上却是基层落实制度不到位,工作存在漏洞和不足。

 “假监督”的血统是真记者,不仅懂政策、更懂心理是不争的事实,往往能利用“敏感”的嗅觉,发现基层存在的问题和“把柄”,找到基层害怕的“痛点”和不敢,让“假监督”敲诈要钱的“阴谋”名正言顺的达成。

“享受”被敲诈的哑巴亏待遇,换成是谁都会心不甘情不愿,基层在对“假监督”们“恨之入骨”之余,也会懊恼自己的“失误”。其实,作为基层而言大可不必纠结“假监督”们是如何找到“把柄”和“痛点”,如何小题大做,通过舆论抹黑事实扩大影响的,关键是要清醒认识到被“假监督”抓住的确实是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漏洞。

俗话说“苍蝇不盯无逢的蛋”,被“假监督”盯上的基层,往往就是有问题的单位。虽然,党的十八大以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持续深入,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党风政风持续好转,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基层特别是在群众身边依然存在 “四风”问题和贪污腐败行为。

事实上,正是由于基层及党员干部遵章守纪不严、监督执纪不力,“主动”漏出“尾巴”,才给了“假监督”们实施真骗局的机会。要想远离“假监督”骚扰,避免被牵着鼻子走,还落得提心吊胆的下场,就要从落实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漏洞,解决工作问题入手,让“假监督”们嗅不到味道、抓不住把柄。

当然,“假监督”能够阴谋得逞,也暴露出少数基层党员干部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不足的问题。换个角度说,即便工作真有瑕疵、存在问题,被“假监督”盯上,也并非大事,敢于暴露问题、坦承事实、接受处罚,勇于改正,相信组织和群众都能理解。

在少数地区和党员干部身上,为了所谓的政绩和前途,依然存在侥幸心理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甚至失职渎职的现象。然而,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出现问题,而是发现问题却不敢面对问题、发生问题却不敢暴露问题,往往扮演不愿负责、不敢担当的“假聪明”,企图通过隐瞒事实、掩盖问题、敷衍了事等形式主义“高招”,渡过“难关”化险为夷,不料却正中“假监督”下怀,主动被套。

正是由于工作上的形式主义、心理上的侥幸无畏,责任意识缺失、担当精神弱化,才为“假监督”们成功实施真骗局提供了入口和空间。因此,要想战胜“假监督”,让坑蒙拐骗在基层失去市场,除了履职尽责干好本职外,还要从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改进作风入手,强素质、促工作、守纪律、树形象,强身健体,练就过硬本领,在与“假监督”们的较量中赢得胜利和尊严。

打铁还需自身硬,身正不怕影子斜,面对狐假虎威、套路满满的“真记者假监督”,只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把纪律挺在胸前,行得端、做得正,风清气正、崇廉尚实,任其“兴风作浪” ,我自岿然不动能奈我何。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委编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