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沪郊嘉定区马陆镇的北管村,村民们大都知道,在办公室里很难找到村党总支书记沈彪。因为他是有名的“坐不住的书记”。已年近六旬的沈彪自己说:“在办公室干坐着,是我最难受的事。”(3月18日 新华社)
时下,由于各种原因,个别干部并不能像沪郊嘉定区马陆镇的北管村沈彪书记一样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在工作中存在应付心理,缺乏工作主动性,满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混日子,缺乏责任担当意识,面对群众有难、面对民生疾苦,反而“正襟危坐”“居庙堂之高”,对群众的疾苦不知晓不清楚,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这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背道而驰。
责任意识是衡量干部作风的重要标准,是检验党员干部是否称职的试金石,也是成就事业、推动发展的重要保证。始终树立责任意识是从政准则,是每个党员干部的职责所系、使命所在。基层党员干部,直接面对群众,是党和政府的形象代言人,所以,基层干部要有“坐不住的责任意识”。
树立“坐不住的责任意识”要多到基层走走。农民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农民要的实惠是什么?这是作为基层干部应该日常思考的问题。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农民群众对干部不信任,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原因就在于群众“上过当”。由于基层干部没有摸清实情,工作中瞎指挥、乱安排,结果农民得不到实惠,群众当然会不相信你干部。也有时,干部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制定的一些政策,也是出于好心,但由于不符合实际,收不到实际效果,群众当然也不会领情。基层干部只有深入到千家万户,才能真正弄清楚群众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地方党委政府制定的决策才能真正让群众得到实惠。
树立“坐不住的责任意识”要做群众的贴心人。无数的实践证明:基层干部与群众的心靠得有多近,老百姓对党的感情就有多深。我们基层干部,如果都能像沈彪书记一样,工作中要坚持从群众实际利益出发,以群众所需、所急、所盼为主线,深入现实生活与群众打成一片,去认真体验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从认识到实践多走几个回合,与群众多交交心,把老百姓的所想、所忧、所盼搞准,真正理出思路、把握规律、解决问题、理顺情绪。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坐不住的责任意识”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是群众的期盼,每位党员干部只有树立“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如此,基层工作才能干得更出色。
(作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