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加强干部管理甚嚣尘上,脱贫攻坚、环境保护等成为重点工作,基层忙得不亦乐乎,基层干部们每天日程满满,大会小会不断,访贫问苦不休,文稿资料如山,形成了 “5+2”、“白加黑”的常态化工作格局,意即周一至周五正常工作,周六、周日照常加班,白天正常工作,晚上照常加班。这种格局,正在被某些领导看好,认为是干部务实肯干的表现,并有推广这类做法的冲动。
其实,要想工作干得好、干出彩,未必非得加班熬夜来体现。某种意义看,“5+2”、“白加黑”是工作效率不高、成效不明显的表现,不值得推广,不值得提倡,更不必要成为衡量好干部的标准。纵观现实,基层之所以出现“5+2”、“白加黑”的工作状态,原因有三:
一是会议太多。大事小事总开会,以会议贯彻会议搞得没完没了,加之有些领导讲话罗嗦不着重点,半个小时能说完的事非得叮嘱半天,加上开会来回耽搁,基层干部开一个会就耽误一上午或一下午,手头工作只有加班处理。
二是有些工作反复研究。有些工作由于设想不周、举棋不定、意见摇摆,或融入领导个人风格色彩,指手画脚间反复修改方案,譬如,有些项目工程的设计理念、结构布局不符合领导口味推倒重建,如此反复“无用功”造就了“5+2”、“白加黑”的常态化。
三是形式主义严重。有些部门工作任务多,有些部门工作任务少,这是正常现象。但是,面临纪检监察巡查、脱贫攻坚督查、环境保护明察暗访等上级检查时,上级为投其所好强制下级取消休假、照常上班,就有了一群人待在单位无所事事。
“5+2”、“白加黑”有市场,并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机关规则,这并非好事,是形式主义冒尖,应当引起注意并有效遏制。干部是血肉之躯,与常人无异,长期超负荷工作危及身心健康,工作没出彩,身体先弄垮了,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另外,一线干部多是年富力强的年轻干部,多数家中有年迈父母、幼小子女要照顾,“5+2”、“白加黑”常态化隔离亲情,不能两头兼顾影响队伍稳定,或使公务员无法成为有吸引力的工作。
所以,“5+2”、“白加黑”是种无奈的存在,提倡类似做法是管人用人不高明的表现,体现不出关心关爱干部。与其如此莫名折腾,不如少开会、开短会、开实会,让干部把更多时间用在为民务实清廉上。当然,拥有主宰权的领导转变作风,少做捞政绩、图门面的工程,多做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实事是关键。
(作者系自由职业者)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