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沉心“干小事”彰显务实之风

[ 作者:海燕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3-16 录入:吴玲香 ]

北大高材生陈森来沈岙村当村官,村民们都觉得很新鲜,但看他一脸书生气,不少人嘀咕,“光会念书在村里可不顶用,能把事做好吗?”就连时任村党支部书记潘明奎也有些没底,分配给他的都是文字、打印等工作,“但这孩子一开始连写材料都不会。” 因为内容不接地气、脱离村庄实际,材料都被潘明奎退了回来。想干点“大事”的陈森没料到会在写材料这件“小事”上碰了壁。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基础,大学生村官年轻、有知识、有活力、有干劲,是不可多得的支撑性人才。基础好,潜力大固然是好,但也需要培养锻炼,从小事做起,从“爬”到“走”再到“奔跑”依次渐进,没有谁天生就熟悉“三农”事业,精通服务之道,能讲一口流利“群众话”,与群众打成一片,轻车熟路融入农村这片广阔天地。

九层之台,始于垒土。近几年,国家在重大科技领域、重大项目中取得“井喷”式突破,与几十年来坚持不懈,眼光立足长远,务实打基础,沉心干事业,积点滴之功实现质变是分不开的。如今,我们驾驶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之船,每向前一步,都需要社会各行各业统一目标、明确方向,汇聚起强大的攻坚合力、敢于挑战一切风险的勇气、敢于突破一切障碍的决心,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如果小事干不好、做不实,接不上地气,得不到实效,在伟大事业的创造中,就必然束手无策、力不从心,轻则停滞不前,重则半途而废。

农村是改革开放的发源地,也是维护团结和谐社会大局的“稳定器”。在农村干事,切忌眼高手低、心高气傲,以高高在上的心态“指点江山”沉不下去,盲目“瞎指挥”,就会成为水中的“浮萍”,始终联系不上群众,走不到群众的心坎里去,打不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刚到农村的年经干部,知识多、见识广,理论上有一套,但实践不足、能力偏弱是必须克服的“短板”。从跑腿、写材料、干打印的“服务员”做起,快速适应岗位角色,掌握工作技巧,为之后处理化解邻里纠纷,参与村里重大事务决策,为经济发展献计献策打下坚实基础确有必要。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推动乡村的振兴关键在基层组织、乡村干部。农村的基础弱、条件差,还有一部分群众未摆脱贫困;农业的发展慢、结构不优,科技化机械化程度不高;农民的期望高,素质相对较低,还有一些“等要靠”思想。面对这些内在的矛盾和挑战,要求广大基层干部沉下心来,主动融入农村、融入发展,以助农致富为目标、产业发展为路径、乡风提升为依托,把小事情、琐碎事、民忧民愿处理好,干到位,不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崇高使命。

“干小事”并不降低身份,令自己“掉价”,反而更显担当,彰显务实谦逊作风。干好小事是一项基本功,但愿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能掌握好,践行到位。

(作者单位:四川绵阳市涪城区统计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