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精准脱贫力度。深入推进产业、教育、健康、生态扶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代表委员们对此建言献策。(人民日报 3月12日)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说,要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他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于是举国上下,脱贫攻坚,唯此为大。各级党委政府将主要资金、项目、人力和精力等都投入到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展开了一场与贫困的殊死战斗。领导们为此夙兴夜寐,实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全面改善;第一书记抛家弃子为村上找产业、谋发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帮扶责任人5+2、白+黑精准分析每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帮助制定精装扶贫计划,实施精准扶贫措施。大部分贫困户在各级党组织的关怀下也信心满满,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乡村田间呈现出“四改两建”、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但是,部分贫困户仍然存在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被动脱贫、子女不尽赡养义务等问题,有的甚至认为“我脱不了贫帮扶干部脱不了关系”,将自己的脱贫任务与帮扶干部和乡镇领导“绑架”在一起,主观上不努力不加油,坐等上级帮扶的现状。这种“上热下冷”的现状不仅影响了广大干群脱贫攻坚的动力,也极大制约了脱贫攻坚的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要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在服务中教育引导老百姓是关键,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党组织要组织乡贤人才、开展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并通过农民夜校、远程教育、智慧党建等平台加大对农村群众的教育引导,教育他们孝老敬亲、自力更生,教育他们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教育他们知廉敬法,教会他们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
脱贫攻坚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局,事关我国国际形象,在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希望在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路上,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各位帮扶责任人多一些教育引导和思路规划、少一些具体包办,真正激发出贫困户脱贫奔康的原动力,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硬仗。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