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是党和国家当前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是着力改善中国贫困人口实现全面小康的一项惠民利民国家政策,也是党带领全国人民战胜贫困攻坚克难的利器。而作为脱贫攻坚的一线扶贫干部,更多的时候就是要把全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的主流中来,切实做到莫让“痕迹管理”丧失干字原则。
学透弄懂扶贫政策,入户当好“宣传员”。政策好不好,老百姓答不答应,群众满不满意,这一要求就是要充分发挥扶贫干部的真情与热心,真真实实与老百姓交心谈心,并把党的十九大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重要方针政策结合本地实际融会贯通并加以解释,让老百姓一点就通,一点就懂。同样,在当好宣传员的同时,始终做到放下段子,俯下身子、迈开步子,去掉“痕迹管理”,做到干字为先,把镜头换成劲头,只有这样,扶贫工作才能彰显成效,脱贫攻坚才能稳步向前。
因地制宜寻求发展,入户当好“参谋员”。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非一朝一夕,而是深入一线的扶贫干部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紧紧瞄准扶持谁,紧紧瞄准怎么扶,紧紧瞄准怎么脱而采取的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精准脱贫成效,更是一项长期坚持的民生工程。只有采取因地制宜和因户施策的精准脱贫成效,才能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其参谋助手作用,让贫困户有决心,有毅力的激发自身内生动力,并结合国家现有扶贫政策谋求生路,让贫困户愿发展,想发展。同样,因地制宜的科学谋划扶贫政策,需要结合老百姓的诉求,需要把老百姓的愿望变成现实,不能出现纸上谈兵或排脑袋瓜决策。
眼勤手勤真心帮扶,入户当好“服务员”。党的中心工作就是群众工作,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扶贫干部,更是人民群众的“晴雨表”和贴心人,只有充分发挥一线扶贫干部和村、组干的作用,始终做到眼疾手快,把获知的第一手扶贫政策向老百姓讲解告知,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群众。同样,眼勤手勤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心与心的沟通,真真实实做到把群众当家人,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可和老百姓的满意。
脱贫攻坚既是政治任务,更是使命担当,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扶贫干部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摒弃表、卡、册系列“痕迹”,始终与人民群众真心实意连心,真情真意交心,干字为先,敢为人先,才能推动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
(作者地址:镇远县报京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