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坚持走绿色发展与脱贫攻坚双赢之路

[ 作者:高静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2-05 录入:吴玲香 ]

“当前,全省上下脱贫攻坚工作正如火如荼推进,但部分地方还缺乏对绿色经济发展站位较高的长远设计,一些生态扶贫的想法和做法也可以更有针对性。”正在参加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的省政协委员、农工党四川省委专职副主委夏华祥的一席话,引发许多委员共鸣。(四川日报 1月30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强调,“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然而,一些地方脱贫心切,盲目瞎干,不顾当地实际,不惜牺牲和破坏生态环境,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收入增加。这样的方式,或许在短期内能够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但是,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贫困与生态环境破坏往往是密不可分的,生态破坏是贫困的重要原因,也是贫困的结果。在我国,一些生态脆弱地区也是贫困程度较深、脱贫难度较大的地区,发展受制于环境承载力低、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如果采取不适当的扶贫措施,脱离自然条件搞开发,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发展基础丧失殆尽,那么即使经济指标暂时上来了,很快也会重新返贫。

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无异于是饮鸩止渴,这样的发展是经不住时间检验的,是不可持续的。同时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带给群众的不是福祉,而是灾难。因此推进绿色发展与精准扶贫有机融合,坚持走绿色发展与脱贫攻坚双赢之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各级政府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05年就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短短数字简明地阐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性。尤其对一些欠发达地区来说,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只要利用好“后发优势”,绿水青山就能变成金山银山,并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孟子说过,“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自古以来,中国人的血脉中就流淌着对绿色家园的依恋、对绿色生活的渴望。

今天,我们不仅要食之有肉,还要居之有竹。贫困地区坚持绿色减贫、实现绿色发展是必然趋势。扶贫开发不能破坏环境,要坚持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并重,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不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只有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与脱贫攻坚双赢之路,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绿水青山”才能在中国大地上生长出惠及民生的“金山银山”。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