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脱贫车间”让脱贫更温暖

[ 作者:唐亦瑭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2-05 录入:吴玲香 ]

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德包图村一家“脱贫车间”里,正在帮助料理缝纫的残疾人贫困户王强(化名)高兴地说:“每个‘脱贫车间’,政府都给投资1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用于购买缝纫机等设备和消防器材。我们残疾人也可以不出家门实现就业啦。”(2月2日 北京日报)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小康路上不落一人。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对“精准”二字的要求和措施也就更加严格。毕竟,越到脱贫攻坚后期,留下的扶脱贫任务就更加重,都是老弱病残等这些难啃的“硬骨头”。那么,需要扶贫举措也就要更加精准有力、更加行之有效,才能让减贫事业真正实现提质增速,也才能让脱贫攻坚工作真正做到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社会扶贫、金融扶贫,当前扶贫举措办法很多,成效也非常明显。既为推进脱贫攻坚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更是帮扶许多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实现了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景。事实上,这些扶贫举措和办法,针对那些有对幸福生活强烈愿望且有较强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来说,是非常有效的。但对老弱病残等贫困户中的困难户来说,却有些力不从心。

此次,乌兰察布市化德县整合各方资源,多方联动,因地制宜,通过政府给每个“脱贫车间”投资1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全力支持打造“脱贫车间”,探索出了一条“车间驻村、居家就业、群众脱贫、集体增收”的新路子。不仅实现了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就近转移就业,更是走出了一条就业扶贫的“造血式”脱贫攻坚路子;不仅让一些老弱病残贫困户通过自身劳动奋力脱贫,更是让脱贫攻坚这个有些“生硬”的词汇充满了温暖的味道。

“脱贫车间”,不仅温暖了贫困户,更是为脱走了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从而有效地激发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正如当地群众表示的:“脱贫车间”帮助贫困户找准了贫困根子,解开了思想扣子,激发起致富信心,发挥了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确保了长期稳定增收、如期脱贫。“脱贫车间”,大大促进了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精准脱贫。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就化德县来说,只有人人都养成“脱贫靠劳动”的思想,积极加入到“脱贫车间”从事服装加工,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也只是迟早的事,而且,化德县也将成为一个充满五颜六色等美好希望的传奇地方。正如化德县朝阳镇十大股村贫困户黄树枝说:“‘脱贫车间’脱走了等靠要,迎来了新希望。”

(作者地址:四川省三台县北坝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