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1日从云南省昭通市纪委获悉,该市纪委近日通报了11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其中,镇雄县盐源镇“两比两看”(比进度、比突破,看特色、看亮点)观摩点敬天养殖场以每天50元的租金向周边养牛户租牛到养殖场,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欺骗观摩同志,被查处。(1月22日 中国青年网)
坊间有云:“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打造优秀的“观摩点”,向周边的百姓租牛到养殖场,确实能让人“眼见为实”,如果不被发现其中的“奥妙”,还真能“忽悠”下去。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刮“浮夸风”的时,这种“摆设式”的迎检方式更是演绎到了极致。为了体现百姓“粮满仓”,干部们便安排几户人家在仓里装上谷壳等,只在最上面撒上薄薄的一层稻谷。上级领导参观调查后,认为老百姓真的就“粮满仓”了。那百姓过的是啥日子,只有百姓知道。这样的“形式”,苦了的还是群众。
近百年来,我们党一直倡导实事求是,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特别是近年来,从践行群众路线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质就是要以民生为本,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不能搞脱离群众的“摆设”。尤其是在脱贫攻坚中,像“租牛”这样的伪装,更是伤民心、损民意的行为。但是,由于受面子思想和错误政绩观的影响,大搞“形式主义”的方法,往往是被当作“成功”的经验仿效,有时导致勤奋刻苦还不如别人投机取巧的“政绩”来得快,也许就是这种“摆设式”的“政绩”屡禁不止的原因吧!
其实,这样的“摆设”除了当事的地方领导因追求错误的政绩而不作为、乱作为之外,部分“上级”领导的好大喜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山区,能完成基本工任务已经不错,但有的领导却偏要要求弄出个“亮点”“特色”来。这样,一些下级基层为了迎合“上级”,就在“对策”上下功夫,绞尽脑汁的“摆设”就产生了。在错误的政绩观和价值观面前,有些“上级”是“心甘情愿”被“骗”,如果没有接到举报,就大家心照不宣。在这一点上,玩弄得最高妙的恐怕莫过于和珅了,他和乾隆皇帝有时是合伙起来唱“双簧”,不过是做个样子给“群臣”看看罢了。
现实之中,这种“上下联手”的“和稀泥”现象绝非个例。在一些地方,基层的“摆设”都是在“上级”的授意之下临时弄出来,一切根据“上级”的意图进行布置,“过场”走完就拆掉了之。这样,“政绩”有了,材料备齐了,不先进都不行。其实,个中的“蹊跷”就只能在上、下级之间“心有灵犀”了。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彻底铲除此类完全属于形式主义的“摆设”,看现场、听汇报都已经被“下级”彻底悟透,必须借助群众之力,炼就一双“火眼金睛”才行。因为这样的“租牛”观摩面上看是欺骗了上级,而归根结底是忽悠了“民心”,民心一旦“凉”了起来,一切工作都没有了实在意义。各级监管部门更当深入群众,才能了解“实情”,听到“真言”,从而识透那些貌似巧妙的伪装,让工作回归到“服务”的宗旨上,让“凉”了的民心“热”起来。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