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总比做容易,干得好不如说得好。”“总结材料很重要,无论干得怎样,都要包装好。”近日,记者在东南沿海某县调研时,了解到有的基层领导持有“材料出政绩”想法。(1月19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材料歪风”在基层工作中非常普遍,每一个单位,每一位领导,一年到头面临各种各样的材料。这些材料中总结有之,计划不少,对很多单位和领导干部而言,材料写得好与坏已经上升到了政绩的高度。“材料歪风”令人深恶痛绝,但是,却久刹不住,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为什么会出现“材料歪风”?就在于材料对很多人而言很重要。这种重要是存在于很多领导干部心中的,总结写得漂亮与否,直接关系到考核成绩;规划是否念得顺口影响着项目能否推进;扶贫工作检查也大多看材料;安全生产工作检查也检查材料记录的完整性。正是这些五花八门的考核要求,让材料的地位被提的如此之高。
材料地位之所以高,是因为考核方式变得更懒惰了。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工作成绩干得如何,绝对不是靠“笔杆子”写出来的,而且全体干部夜以继日干出来的,是每项具体工作的无折扣落实。实际上,要考核下级单位工作好坏,绝对不是看材料看出来的,而是靠实实在在的行动落实出来的。如果上级单位能够认真履行检查义务,对工作安排进行跟踪检查,注重实地调研,而不是靠听汇报、交报告来判断工作好坏,便不会助长“材料歪风”。
要狠刹“材料歪风”,需要从导向入手。对于目标考核主管部门而言,切莫高估材料的评价作用,因为材料可以编造,材料可以“粉饰”,材料反映的并非真问题,必须要靠自己去亲自核实。多走出办公室,多到一线去,现场看工作成效,一线了解群众对干部的评价,而不是沉迷于“纸来纸往”。这才是目标考核工作应有的姿态,也是狠刹“材料歪风”的根本之策。
(作者系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中学教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