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硕县水利局干部在第三批开展“结亲周”活动期间与结对亲戚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用行动践行“民族团结一家亲”。一本本“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手册上,记录着水利局干部们在亲戚家的点点滴滴。(1月5日 亚心网)
这些年来,虽然全国各地党员干部都兴起了调研之风、下基层之风,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增加了感情,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党员干部作风转变。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也有一些党员干部把下基层当作形式,有的板凳没坐热就坐在办公室去了,与群众交不很深,有违党员干部下基层的初衷。
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凝聚发展合力,使各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精力向基层一线倾斜,作风向亲民爱民转变,能力在惠民富民中提高,扎扎实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构建党员常态化下基层、办实事的长效机制。近日,和硕县水利局干部与结对亲戚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用行动践行“民族团结一家亲”。
通过干群结亲,能让干部和群众之间有了更多相处的机会,也有了深层次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和平台。平日工作中,党员干部需要经常到结亲亲戚家里走走,与群众闲话家常,可以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的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全面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能够让干群关系融洽和睦。
同时,通过“干群结亲”能够真正实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能够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冷暖有人问,难事有人帮,这无疑是结亲群众的切身感受,一个个懂政策、懂技术的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沉到一线,和群众结亲交友,摸实情,办实事,解难题,拓宽他们的经济发展思路,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真正做到了群众“一呼”,干部“百应”,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干群结亲”活动作为新时代加强干部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有力举措。笔者认为,党员干部下基层应该多与群众“结亲”,真正实现干部联系群众“无死角”,“零距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作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