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决胜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 作者:梓铃星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1-05 录入:吴玲香 ]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在2020年建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全面小康社会。我们要深刻的认识到,脱贫攻坚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过程。近年来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显著进展,说明剩下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工作已经进入到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需要我们根据新时代脱贫攻坚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改进工作思维和方式方法,争取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上有新进展、新突破。

提高政治站位,深化认识。广大脱贫攻坚干部要深刻认识到“群众利益无小事”,始终把群众利益摆在首要位置,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强调的“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深度贫困地区到2020年全部摘帽,不仅是必须达成的目标,也是我们党对亿万人民群众的铮铮誓言,更是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需要。

因地制宜,集中力量,精准施策。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在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往往集生存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于一体,自条件恶劣、交通闭塞、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特征显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实事求是,不好高骛远,不吊高各方面胃口。”“扶贫开发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所面对的多数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需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抓工作。”要求深度地区脱贫工作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选派懂扶贫、会扶贫、爱扶贫的精干力量充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的领导、指挥、协调队伍。加大政策扶持,特别是财政政策倾斜力度,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封闭闭塞的自然条件限制,打通扶贫生命线,继而构建现代化、产业化农业,壮大集体经济,让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按照“六有”的要求,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文化、教育及医疗的投入,让贫困地区群众享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其中,要着重发挥教育事业对扶贫工作的重要作用,推动知识扶贫、智慧扶贫,要注重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优势、群众优势,凸显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员同志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掌握第一手资料信息,让扶贫工作更加精准、更为准确。

决胜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思想,深化认识,明确目标,措施得力,扎实推进,谋求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事业取得长足进展和最终胜利。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工商行政管理和质量技术监督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