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以作风建设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

[ 作者:李语心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2-22 录入:吴玲香 ]

近期,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决定将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在全国范围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人民网 2017-12-19)

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极大进展,然而,从扶贫造假闹剧到天价迎检费,扶贫流于形式的现象屡见不鲜,且花样百出。笔者认为,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检查考核过于频繁,且方式方法偏于机械化;另一方面是有的地方急于出成绩、挣“脸面”,简单一味的机械式服从,只顾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包装”,凡此种种,归根结底还是以“领导注意”代替“群众满意”,这其中不仅是政绩导向的偏离,也折射出作风问题。

诚然,上级检查落实工作情况当然很重要,下级为迎检做好痕迹管理也很有必要,但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花拳绣腿”,上级不能以居庙堂之高进行“瞎指挥”;下级不能把大量时间用来反复填表制牌做“表面文章”上。产业扶贫“图省事”买牛羊折算产业资金、改建房子“重粉刷”只顾眼前焕然一新,诸如此类的“面子”工作虽然干得如火如荼,但真正推动贫困户长期发展的“里子”工作停滞不前,大伙忙于授之以鱼,却没有授之以渔,领导乐此不疲,群众苦不堪言,结果按下葫芦浮起瓢。此次,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就释放出强烈信号;作风建设必将渗透到脱贫攻坚的每一个环节,惩治扶贫靠“包装”等形式主义的力度只会越来越大,相信还会有一系列针对形式主义的监督体制机制,让“真扶贫”、“扶真贫”成常态。

脱贫攻坚成果是“干”出来的,不是“秀”出来的,绝不能为了成绩、考核,虚浮造假搞猫腻,唯有每个党员干部全心投入、尊重科学规律、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按照党中央的部署规划践行落实,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才会进展得更加顺畅。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