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打赢脱贫攻坚战 整治作风是关键

[ 作者:霞满天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2-22 录入:吴玲香 ]

近期,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决定将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在全国范围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12月19日 人民日报)

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极大进展。2016年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战之年,圆满完成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等任务,脱贫攻坚首战全面告捷。2017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的任务大局已定。当前,脱贫攻坚顶层设计基本完成,体制机制基本建立,政策举措基本出台,下一步,关键是要抓好落实。

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主要表现有“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工作作风不扎实、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考核监督从严要求不够等。从本质上看,大部分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例如在脱贫节奏上有急躁症和拖延病,工作作风存在不严不实、弄虚作假,工作方式上搞一刀切,没有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脱贫攻坚工作落实,严重侵害贫困群众利益,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所以作风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影响脱贫攻坚的最重要的因素。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脱贫攻坚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特别是要完成深度贫困地区困难群众的脱贫,除了政策产业系列措施外,干部的作风是成功的关键因素。脱贫攻坚杜绝一切形式的”假、大、空。对数字扶贫、虚假扶贫的干部要做到“严惩不贷”;对干部在各项扶贫政策落实中,对贪污、侵占、挪用等违法行为,致使贫困户无法享受到相关政策,导致其无法脱贫的,应当从严从重处罚,达到处理一个,警醒一片的效果。建立举报追查制度,组织开展明察暗访,对扶贫领域不正之风,一经举报,追查到底。建立查实曝光制度,对查实的扶贫领域案件及时向各方面通报。建立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追究制度,对涉贫作风问题高发的地区部门和单位追究相关领导和个人的责任等一整套整治扶贫领域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

在扶贫领域要坚定坚决地做到”严“字当头,利剑高悬,形成强大震慑,让党员干部心存戒律,不敢越雷池半步,还扶贫领域朗朗乾坤。

(作者单位:四川绵阳三台安监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