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这也为我们选拔使用干部、为青年干部的成长成才树立了鲜明导向。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有利于积累工作经验、增长知识才干、磨砺意志品质。对于广大青年干部而言,要想真正在强国梦中实现个人理想抱负,首先要有扎根基层、百炼成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基层是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的第一课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梁家河的故事,是习近平从政之路的起点。那时,他作为农村基层的一名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打井汲水,筑坝淤地,办铁业社,开代销店……为村民办了一件件好事实事。38年后,他作为党的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所想所思体察得更加真切,靠的就是在基层岗位上磨砺出的真功夫。厚积才能薄发,百炼方能成钢。青年干部要想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实现人生理想抱负,必须有过硬的能力素质做支撑。能力不会凭空而来,成才没有捷径可走,离不开不怕吃苦、敢于吃苦的奋斗和积累。基层工作是从政的源头,是青春最好的“磨刀石”。唯有树立扎根基层谋发展的主动意识、立足岗位谋进步的积极行为,在基层岗位这个最鲜活的大课堂上扣好“第一粒扣子”,做到撸起袖子、俯下身子,在基层岗位上反复摔打锤炼自己,积累工作经验、打牢工作基础,坚实迈好军旅第一步,使自己成为经得起实践考验的“潜力股”。
基层是培育干群深厚情感的沃土。“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曾在诗中表达自己基层为官的感受,点滴可见其对于身边百姓的深厚情感。这份情感从何而来?源于在基层工作岗位上心系职责所在,进而与百姓情感的交汇融合。人生亦是如此,无论是在什么的年代,还是在当前改革强国的新征程上,友谊起于基层、长于基层。在同吃、同住、同工作中同事间的一句鼓励,都会成为基层这片沃土中滋生的“一枝一叶”,它会在青年干部的内心留下深深的烙印,滋养着每名干部心中对基层、对同事的真切情谊,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即便是离开了基层几十年,仍忘不了基层生活的根本原因,成为激励自我在任何岗位不忘初心、奋勇前行的勇气和动力。
基层是引导自身直面苦乐的教育平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成长的过程中,总会伴随着困难和挫折。青年干部初入基层,或多或少会产生这样那样的不适应,年轻干部扎根基层可能会面临这样那样的压力,特别是深化改革工作展开以来,对基层单位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随之而来的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可能变化,是青年干部从政生涯中必须要面对的重要一课,更是自身成长进步的现实考验。基层岗位上的摔打锤炼,会让青年干部找准什么是真正的“苦”与“乐”。唯有摆脱遇到挫折就“不堪一击”“避而远之”的消极心态,摸清悟透挫折与成长之间的内在关系,把基层的工作岗位当作教育引导自己直面困难与挫折的平台,视为成长进步的助推剂,才能实现成长的蜕变。
(作者地址: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