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五个到位”拓宽深度扶贫端口

[ 作者:鱼予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2-13 录入:实习编辑 ]

12月11日上午,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推进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对我省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推动。(四川日报12月11日)

深度贫困是相对于一般贫困而言,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公共服务、民生水平等较差的区域,以及贫困缺口较大的居民的一种综合现象。它既是贫困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也是减贫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是脱贫攻坚中最硬的“骨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指出:要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无疑,做好“五个到位”是拓宽深度扶贫端口,扭紧了共同富裕的牛鼻子。

思想认识到位,务扶贫之本。古语云“病有标本”,“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谓妄行”。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而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认识到位决定了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同时也检验着每一位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干事能力和工作作风。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唯有思想到位,方能务本求真。

攻坚力量到位,树信念之真。正所谓,“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贫穷不可怕,也并非是不可改变的宿命。打赢深度脱贫攻坚战,需来自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一是调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积极性。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引导他们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同时,更得调动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主动加强沟通对接,聚焦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以此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精准施策到位,瞄贫困之“靶”。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深度贫困地区的禀赋条件有所差异,贫困家庭的致贫原因也各不相同,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才是真正的精准扶贫。可见,围绕产业扶贫持续攻坚;围绕就业扶贫持续攻坚;围绕教育扶贫持续攻坚;围绕健康扶贫持续攻坚;围绕生态扶贫持续攻坚;围绕基础设施扶贫持续攻坚等等如是,只有开对“药方子”,才能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拔掉“穷根子”,摘掉“穷帽子”。

人才支撑到位,赓后续之力。“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中央的各项扶贫政策和惠农举措要在基层实践中遍地开花,要落到实处民众得到实惠,离不开一批想扶贫、真扶贫、懂扶贫的基层干部和专业也才。内生动力特别重要。尤其是培育一批乡土“领军人物”,再辅以基层扶贫干部,对于缓解深度贫困村人才“饥渴”现状、带动贫困农民致富将发挥重要作用。立足长远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全覆盖分类开展基层干部培训,同时加大对干部人才的关心关爱力度,打造规模宏大、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正当其时。

群众工作到位,解“鱼”“渔”之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深度扶贫不仅仅是把政策、资源等精准地指向了贫困户,更重要是让贫困户在新的产业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既放眼长远、又量体裁衣,既切实增加投入、又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规避“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所以,要实现深度脱贫,且脱贫后不返贫,必须“输血”与“造血”并重,,挖掘当地潜能、激活内生动力、自身潜力和勤劳双手,贫困户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坚持精准扶贫,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号角已然吹响,马达已然轰鸣,扶贫步伐已然迈进。相信只要认识到位,力量到位,功夫下足,办法肯定要比困难多,深度贫困一定能被攻破。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