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莫让“走基层”变成群众心里一道堵

[ 作者:李语心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1-29 录入:吴玲香 ]

习近平同志在《关键在于落实》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能不能真正沉下去抓落实,在基层中摸实情、办实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所谓“走基层”,就是要广大党员干部走出办公室,走向田间地头,走进农家院坝,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诚敲开群众“家门”和“心门”,从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然而,走马观花、拍照存证式的“到此一游”屡见不鲜,还美其名曰基层调研,这不仅损害了公职人员形象,还给基层干部,特别是给老百姓添乱。

下基层要有“农村味”,进了农村就要有农村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方法。十九大召开以来,各地纷纷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如何让党的声音第一时间落到基层,方式方法尤为重要,有的领导干部“照本宣科”,群众不知所云,提不起兴趣,就像两代人之间有条“鸿沟”。有的干部就“村味”十足,从群众切身经历和利益出发,开坝坝宴、茶话会,通过举实例、大白话、打比方等方式,深入浅出地把党的声音传达到群众“心坎里”。

下基层不但要“身”下,更要“心”下,不但要有“深”度,更要有“温”度。细数习近平总书记的基层岁月,两条长凳支起一块木板,铺上一条打满补丁的旧褥子,就是他在正定3年时间里的床铺,并且总是与大家一起“吃大锅饭”,习近平亲民为民爱民的风范,为各级领导干部作出了表率,成为我们现在做好工作的精神动力和宝贵财富。如今,领导干部下基层的吃、住、行都方便,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更有理由把工作干好,有个贫困县就树立了典范,其“三同三进三解”扶贫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全县都在蹄疾步稳地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要在新形势下发扬光大,实践证明,“下基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是化解矛盾、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有效办法。领导干部要发扬“愚公”精神,以实际成效熔铸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突然想起一句话:“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能记住的日子”。

(作者单位:四川省北川县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