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杜绝“走”基层

[ 作者:梁凯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1-29 录入:吴玲香 ]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干部的基层经历越来越重视,一些地方对新选拔和任用干部的基层工作年限做了明文规定,就这使得在全国各地青年公务员中掀起了一股“走基层”高潮。

青年公务员到基层去锻炼本来是一件好事,很多同志抱着增长才干、服务群众的思想准备去施展拳脚,但其中也不乏一些为了攒经历而“走”基层的同志。

有的同志下到基层去以后,还可以坚持每天到乡镇去晃一圈。除了送送文件以外,并没有真正的学习处理事务,更不用说去接触群众了。早上开着车来,下午到点甚至会提前下班的时间就开着车回去了,成了名副其实的“走读生”。

有的同志下派到乡镇部门去任职,来的时候为其举办了欢迎会,走的时候又有欢送会,看起来大家都对其印象不错,实际上除了这两次聚会,其余时候根本没有在岗位上见过他。

有的同志明明是被派到基层去锻炼的,然后不久又会被原来的单位以各种理由抽调回去,或者是一直留在领导身边,从来没有去报道。基层经历是名存实亡,毫无体验感。

这些现象在各地是层出不穷,而且方式五花八门各不相同,但目的都是在寻求下一步升迁的“跳板”。很多升迁的干部只是为了能够被提拔才去的基层,并不是真的想要锻炼自身能力,是真真切切的打着制度的牌子,钻了制度的空子。这种先下再上的曲线模式,恰恰又是符合政策,符合程序的,往往难以杜绝其发生。

然而这样做的副作用也愈渐显露出来了,很多扎根基层做实事的干部在本身就处于升迁劣势的情况下,又被人占了上升的空间,这让他们产生了极大的不公平心理,大大的影响了日常工作的实施,也为干部队伍埋下了长远的隐患。

干部到基层挂职走走过场、过过形式其实是腐败的另一种形式,是裹着糖衣的炮弹,我们必须要杜绝“走”基层这种现象的发生,以免让我们的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寒了心。

(作者单位:盐亭县政府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