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井通电了,麦地里埋了地埋管,一刷电卡水泵就自动抽水浇地;农村供电“最后1公里”问题解决了,空调、冰箱可以放心买踏实用了;村里供电足了,农家乐红火起来了……截至今年9月底,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共完成1630亿元新一轮农网改造投资。农网改造产生了怎样的效果?我们选取了三个农民与“电”的故事。(11月26日 光明日报)
新一轮农网改造投资完成了,而1630亿元的大投入也彰显了国家对农民用电的重视。农民们最大的感受是“用电不愁”了,农网改造产生的效果不只是村民们生活更方便了,更是农业生产更顺畅了。可以说,“用电不愁”更能护航脱贫攻坚。
现代人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电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等家用电器也成为了农村家庭的标配,然而,这些电器设备放在农村,并不一定用的顺畅,因为农村电压较低,导致很多时候,这些电器几乎派不上用场。还记得前几年,生活在农村的母亲为了能够用洗衣机洗衣服,每天早上只得五点钟便提前起床用电,因为到了用电高峰,洗衣机根本就没法转。而自己买回家的电饭锅,在城里四十分钟便能够煮好饭,到了农村老家,一两个小时都煮不好,弄得自己以为电饭锅是坏的。
这只是农村用电电压过低的生活琐事。不过,农村电压过低,对于农民而言,更为“抓狂”的是收获时节,小麦收割机、稻谷机都需要用电,而由于电压过低,加之家家户户都在用电,农民们冒着酷暑把这些机器搬到田地里,然后根本没法转动,大家只能干着急。
农村电压之所以较低,是因为农网布局跟不上农村发展步伐。随着十年前家电下乡的惠民举措,以及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也在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家用电器、生产电器越来越多,导致农村用电紧张成为了常态。而今,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了过去,随着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一大批贫困村纷纷结束了用电困窘状态,取而代之的,是“用电不愁”后生产生活更为顺畅,而脱贫攻坚路也越走越畅。
(作者系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中学教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