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要做到“两力一宜”

[ 作者:宋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1-24 录入:实习编辑 ]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人民网11月22日)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百姓,十分关心贫困群众,特别重视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于2017年6月23日主持召开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攻克坚中之坚、解决难中之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部署安排,为促进“三区三州”的如期脱贫、确保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指明了奋斗方向,提出了工作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就是攻克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难关的动员令、冲锋号。我们各级干部,犹其是深度贫困地区的领导干部,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落实中办国办的实施意见,坚决打赢这场关乎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关乎党的威信威望,关乎人民美好生活的脱贫攻坚战。

笔者认为,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要做到“两力一宜”

一是扶贫领导要得力。正确路线确定之后,领导就是决定的因素。我们要把那些忠诚踏实、有头脑有能力、懂政策有办法、吃得苦耐得劳、勤奋务实、积极肯干、全心全意为民爱民、乐于奉献而无私的人选拔到脱贫攻坚的关键岗位上来,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力量。

二是扶贫资金投入要有力。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改变深度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真正从贫困中走出来,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奔向小康,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保障。所以,我们在扶贫中,除了依靠中央的财政投入外,我们还需要动员社会力量的广泛支持。特别是动员那些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人士,让他们自愿地为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献爱心、做贡献。通过多方财力的支持,以保证我们脱贫攻坚中必要的资金投入。

一宜,就是脱贫路子脱贫措施要适宜。深度贫困地区的共同点是深度贫困,但不同地区却有不同的情况。我们在寻求脱贫路子时要因地制宜,在制定措施时要因事而拟。宜工宜农,宜粮宜果,宜旅游开发宜迁徙转移,要依地而决,不能盲目效仿,更不能急于求成而破坏生态环境。

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自然条件差,人文素质较为落后,经济基础薄弱,道路交通不便,可利用资源馈乏,诸多不利因素给我们的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难度。如何实现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这是对我们共产党人决心和信心的考验,也是对我们领导干部智慧和能力的检验,更是对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是否对党忠诚、对民关心、对工作尽职、对时代负责的一次大检阅。

(作者单位:四川三台县老马乡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