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扶贫工作岂能“抄袭”完成?

[ 作者:李叮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1-22 录入:实习编辑 ]

湖北宜昌当阳市官方网站日前发布了一则宣传当阳市国土资源局扶贫工作的文章,但文题却为《灌阳县国土资源局多举措助推精准扶贫工作》,除部分时间、数字上略有出入,绝大部分内容包括投入资金和修路里程均与11月6日桂林市灌阳县在广西国土资源厅官方网站上发布的文本一致。13日,当阳市委宣传部办公室人员告诉澎湃新闻“确有此事”。

不久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想必当下不管是从中央到地方对“扶贫”、“精准扶贫”这些词语已经熟悉到不能再熟悉了。各地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结合自身实际的脱贫策略,走的当地特色扶贫路,可谓扶贫有规则,然而经验则不同。

但是,最近一则抄袭式扶贫文章的横空出世,引发我们不少一些深思。尽管扶贫经验可借鉴,但也不可能出现数据雷同、措施一样的扶贫策略,毕竟当地特色不会变成统一步调。倘若扶贫文章都是在抄袭的基础上存在,那是不是当地的扶贫工作缩了水、打了折后,并没有真正的投入,实实在在做事,才会有这样的乌龙事件发生。

当前,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正式完成两个一百年计划的重要节点,作为人民群众的公仆,党和国家政策的实施者,自然不能在扶贫工作上掺假,存在欺骗群众、欺瞒党和国家的歪风邪气现象,政策不落地、帮扶走过场、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等形式主义的做法无疑是伤了党和人民的心,毕竟扶贫路不能靠抄袭走好走完。

因而,我们必须对抄袭式扶贫例子进行严厉打击,对出现类似现象的部门和单位进行严肃追责,对一些官员弄虚作假追求扶贫政绩的念头予以严厉打击,靠实打实的步子,砥砺前行,走好走实走完扶贫路。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沉抗镇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